最近發現一個Instagram帳號,帖文收集了世界各地不同的黑衣人,@nffworldwide裡的防毒面罩,多口袋設計的一身著裝,讓筆者想起最近的香港,不敢說他們每個打扮都具實用性,但他們所穿的Techwear 尚算完整亦頗帶時尚感。
說起tech wear又想起Cyberpunk,其實它們兩者與香港有著不解之緣,早於60-70年代滲透香港。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What Is Techwear?
如上所述,techwear 專注於實用服裝,廣泛應用於某些行業的專業人士,如安全部隊和建築工人,有助保護自己及更有效率的工作。
時至今天,就算沒有一定的技術類型,不少techwear愛好者也會為自己添上「技術性」配件,側重於某個單品或特徵和結構,防彈背心、防毒面罩、鏈條綴飾和多口袋軍事褲款,都是特色之一。而面料上,techwear通常使用尼龍或黑色耐磨、高彈力防撕裂的面料,最好覆蓋全身,兼具隔熱、透氣性和防水性。此外,它強調戶外性同時適用於城市,設計重點迥異於常規潮牌,視覺特色與主流時尚大相徑庭。
Acronym®
ACRONYM®
而Cyber Punk 世界觀裡的 TECH WEAR 穿搭,著重在科技感及實用性,多層次搭配,如Nike Lab、Acronym®,下身多用束口褲款,鞋款上,涼鞋搭配襪子或高筒襪套球鞋,使用Flyknit, Primeknit, neoprene物料如acronym nike,NikeLab Zoom Tallac Flyknit;New Balance 574S也是「暴走」的選擇。
Techwear footwear
Techwear、Cyberpunk 與香港的關係?
Techwear 將機能性發揮到極致,而有人則喜歡把將 Techwear 和 Cyberpunk 連結起來:Punk 意味反叛現實、對抗主流的底層和邊緣之聲;而Cyber及Cyborg亦譯為電子人,後者是控制論cybernetics和有機體organism的混合詞。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人工智慧與威權降臨如同反烏托邦已成現實。
「在科技急遽發展的未來,機器儼然成為一種有機物,擴散的銅臭與腐臭,致命的有毒廢氣,人類穿上保護功能的外殼,用機器保護自己不被機器獵殺…」Cyber Punk 是烏托邦的倒影。
香港雖然不是一個科技狂熱的城市,但卻是Cyber科幻作品最鍾愛的反烏托邦(dystopia)取材地。與烏托邦相對,反烏托邦指充滿醜惡與不幸之地。這種社會表面上充滿和平,但內在卻充斥著無法控制的各種弊病,如階級矛盾、資源緊缺、犯罪、迫害等,刻畫出一個令人絕望的未來。某些作品描述的反烏托邦社會中,物質文明泛濫並高於精神文明,精神依賴極受控於物質,人類的精神在高度發達的技術社會並沒有真正的自由。《分歧者》及《飢餓遊戲》也是身穿techwear於反抗爭烏托邦社會下抗爭的經典電影例子。
《飢餓遊戲》
恐怖手段來維持威權統治以及國家秩序。 殘酷的生存遊戲卻激發人強韌的求生意志,面臨重重艱難的抉擇如生存、人性以及愛。
《分歧者》
反烏托邦背景下的社會劃分為五個派系,藉此防止人們根據自由意志行動,重新威脅到整個社區的安全。主角在這樣的一個世界內試圖找尋真實的自己。
《攻殼機動隊》
你會選擇當個銅臭不堪的Cyborg,還是以一身Techwear抗衡反烏托邦極權社會?
1995年動畫版《攻殼機動隊》的美工竹內敦志曾評價那時的香港:「…也許這就是所謂現代化帶來的緊張或壓力……這就是屬於未來的樣子。」幻燈與光影照出異常的未來感, Cyberpunk的世界 映照出先進與文明,卻同時悲觀且迷惘;然而 Techwear 密不透風的著裝在黑暗的時代中,反而以黑制黑,表達了抗爭之情。
日後,倘若有人問起你為何一身黑衣口罩和頭盔,不妨跟他說:Techwear style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