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高呼現在是紙媒黃昏的年代,藝術書籍近年卻好像有「重生」之勢。
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辦第六屆「BOOKED:香港藝術書展」,邀來逾110個本地及國際出版社、藝術家、書商和機構,為歷年之最。今屆活動涵蓋展覽、表演、講座、工作坊,以及在藝術家書籍圖書館內舉行的「典碼行空」(CODE.XCESS)展覽,探討藝術家思考 「典碼」(CODE)的意義。書和數碼媒體兩者都在塑造著我們的知識、理解和行為。
今年「BOOKED:香港藝術書展」集合世界各地新舊參展單位,包括紐約的 PRINTED MATTER、首爾的 THE BOOK SOCIETY / MEDIABUS、香港的 ZINECOOP、德國的 LUBOK VERLAG、紐約的 CENTER FOR ART RESEARCH AND ALLIANCES、瑞士和香港的 HAUSER & WIRTH PUBLICATIONS、東京的 ZEN FOTO GALLERY、浙江的一爿舊店和新加坡的 IN PLAIN WORDS 等。
PRINTED MATTER 和 ZEN PHOTO 分別是美洲和亞洲非常重要的藝術出被商。前者是藝術家書籍的殿堂級獨立出版商,不只出版藝術大師如SOL LEWITT、ROBERT RAUSCHENBERG、YOKO ONO、ANDY WARHOL等,亦有大量小誌 ZINE 的製作,旨在模糊藝術與文學之間的界線,促進獨立的聲音和實驗性的出版模式,亦有在全世界舉辦印刷品展覽、閱讀和研討會。
後者 ZEN FOTO 則是位於東京儼如亞洲區攝影界基地般的藝廊,曾出版山本雅紀、甲斐啓二郎、中田博之,亦包括香港的朱迅、梁丞佑、周生和時裝界都熟悉的 OSCAR CHIK。
藝術書籍看似只是將藝術品在紙上呈現出來,事實上形式非常多元化:有些是藝術家自行出版的書,有些是美術館或機構出版的刊物,而有些就是一個藝術表達媒介。近十年不少人高呼紙媒或雜誌正邁向黃昏,然而今年的策展人香港藝術書展項目總監何思衍 (DANIEL HO)特地策劃了藝術雜誌專區。MING’S 就著此機會訪問策展人,談談今屆書展的主題和藝術書籍的獨特之處。
如何構思今次的主題「重生」?
今屆2024年書展的主題是關於「重用」和「重新創造」,我們海報設計是受香港街頭的海報的啟發,挪用了那種風格。另外我們藝術家書籍圖書館的策展人朱珮瑿策劃了展覽「典碼行空」,當中藝術家以有參考性質的書,比如說字典、手冊、 FACEBOOK、月曆創作藝術品,關於密碼和數碼的主題。
但是我想書展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包涵很多不同的參展單位,藝術家、獨立的公司、不同的書店、出版社,大家可以來聚一聚,也可以與不同觀眾深度交流。我想平時出書的人未必會有一個機會面對面與他們的讀者深度交流。另一方面,很多比較獨立的藝術家,他們都有出版小誌ZINE,或者有創作性或概念性的藝術書,可以提供一個渠道讓人知道他們。大館藝術圖書館也是一個平台,希望提高某些藝術家或者公司的VISIBILITY。
你有什麼推薦?
書展現在已經做到第六年了,嘗試過很多不同模式,當然COVID那幾年是很不同的。我們今年有不同的外國參加者,如紐約的PRINTED MATTER是一個很重要的藝術書店,他們也有在紐約和洛杉磯舉辦非常重要的藝術書展。另外就是捷克有一個小小的特別展示,叫 MOST BEAUTIFUL CZECH BOOKS OF 2023,展出捷克最漂亮的書籍。
我們今年也整合一個特別的藝術雜誌的專區,我們覺得要欣賞藝術,除了看藝術家、美術館或機構出版的書之外,其實也存在藝術期刊。我們這次的ART MAGAZINE SECTION帶了很多不同歐美的藝術雜誌,有些比較SERIOUS,有些很深入和專業的,也有些探索著藝術、攝影和設計的界線。
今年書展的一樓是比較成熟的出版社,或者是以文字為主的參展單位,也有一些畫廊及美術館,也有香港藝文的機構。二樓就是展覽、講座和工作坊。三樓較多獨立的攝影書、小誌,場內掛了陳餘生以小畫家創作的旗幟,陳餘生現在在 ASIA SOCIETY亦有展覽,這個也是重點之一。
今次的展覽以新媒體藝術為主,為什麼會想到以新媒體配合書籍?
當然,我們的藝術書展主要圍繞著藝術與出版之間的關係,「典碼行空 CODE.XCESS」策展人朱珮瑿和 NICK THURSTON 看到參考書的排序,聯想到數碼網絡裡面的排序或者邏輯。
但是很多藝術家的創作媒介不限紙張、畫畫或影片其中一種,而是概括了很多不同的範疇和媒介。比如說姚尚勤的作品是關於攝影、當今的數碼時代、AI演算法與視覺的關係。藝術家為創作製作了影片和海報,但其實也製作了一本比較概念性的書。很多時候不是故意的連繫,而是自然連在一起的項目。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