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潮流品牌 Supreme 在8月13日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登了全版頭版廣告,使全市的《紐約郵報》在早上7點幾就全線賣清光,轉眼間在ebay上炒賣到10美元,所謂 hypebeast 族群的力量真的有如蝗蟲。在網絡資訊橫流,紙媒的「夕陽」時刻,幾乎再沒有任何新聞(假若911發生在今天)或報導能夠使一份紙章極速售罄,卻只有儼然宗教的 Supreme 有能力做得到。消息傳出後,媒體訪問品牌和郵報兩方負責人探問合作原因,於是雙方講些堂皇的門面話,《紐郵》欣賞Supreme的是最cool的紐約品牌,Supreme 就說要找 authenic(本真的)合作對象,而《紐郵》就代表了 authenic 的聲音云云。
成功搶購Supreme 《紐約郵報》的消費者
Supreme 《紐約郵報》頭版廣告
在歐美報業,頭版似乎仍是編輯自主的最後底線,基本上不會拿來賣廣告。在香港這個高度商業社會,報紙頭版早就常常都是廣告,什麼名牌都有。(題外話︰筆者中學時就拿過學校訂閱的英文早報全版LV廣告做壁報,別班都是樸素地歌頌同儕友愛,顯得我班極為虛榮)根本用報紙頭版賣廣告不是新鮮事,當然今次的品牌是所謂「最 hype」的 Supreme,向來傾向神聖化它的讀者們自然又作雙相標準,有人甚至幫它詮釋︰Supreme 是否因應近日《Vanity Fair》那個猶如 Louis Vuitton 廣告的 Michelle Williams 封面而做的反諷?
反諷?哪有那麼多深層次意義。
時裝雜誌封面應不應賣做廣告,根本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以日本雜誌為例,《POPEYE》、《Fudge》、《裝苑》、《& Premium》、《non・no》等堅持不賣封面(出現指定品牌的產品),另一邊的賣封面陣營包括︰《SPUR》、《UOMO》、《SENSE》《Madame FIGARO》及一眾外國授權書。《GINZA》則是非常間中才賣一次,但絕無硬銷商業味道;而《SWITCH》則常常支持川久保玲(CdG和DSM),明明不是廣告都因為崇拜而把特集做得比贊助更似贊助。由此可見,時尚雜誌甚至報章賣封面很難一概而論。當你的品牌有故事夠有型時,廣告都像藝術品,如果你本身並不酷,advertorial 再努力拍都似硬銷。
至於 Supreme 也好,hi-end 名牌也好,他們賣廣告仍然都是廣告,售出產品時收的都是真金白銀,也不必為誰作過度解讀。
商業廣告還是自主編輯的封面不是重點,重點是好不好看(Michlle Williams《Vanity Fair》封面)
改版後《GINZA》的 Prada 封面,只見一條裙紗,這就是日本人高手之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