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是一面鏡子,反映飲者自己的態度。
蘇格蘭艾雷島傳奇調酒師
你可以用從大麥品種分析,可以從陳釀年分分析,但最終都回到個人口味。建立 COLLECTION 是一件私密個人的事。對威士忌專家 FREEMAN HO 而言,新手不妨先買幾款威士忌,抱開放的心態品嚐,然後寫下口感,建立自己的品味。
FREEMAN 自年少與朋友聚會時接觸到威士忌,大學畢業後因對酒的熱愛加入釀酒公司工作,後來更一躍成為專家,在蘇富比經手多場拍賣。除了為威士忌估價,還與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建立關係,飛到世界各地尋找佳釀,品嚐上千萬款威士忌,只為將威士忌找到最適合的主人。
收藏威士忌除了是投資,更是發現個人品味的旅程。再者,對不少收藏家來說,收藏酒液更像在守護某種工藝,打開瓶蓋的瞬間,彷彿能聽見廠房的蒸氣聲。
JIM MCEWAN 認為釀造威士忌是一份很浪漫的工作,工匠將當地的麥和水裝瓶,但最終的熟成,還是要交給海風和時間,讓威士忌自行完成。
收藏也同樣道理,酒的故事,在每個收藏家的手中延續。以下 FREEMAN 分享的關鍵字不求全面,而是專家的品酒經歷個人分享。說到底,威士忌是一個人與一支酒在舌尖上的對話。
蘇富比威士忌專家 FREEMAN HO
#OLD
舊酒是否必然等於味道比較好,是威士忌收藏界的經典討論,但其實 OLD 也可分為兩個意思。在威士忌的術語中,「OLD AGE」和「OLD BOTTLING」雖然都與時間有關,但意義和用法非常不同。「OLD AGE」指的是威士忌在橡木桶中陳年的時間長度,指酒液的熟成程度,例如一款 30 年陳釀的威士忌,其「OLD AGE」可能帶來更複雜的香氣層次。而「OLD BOTTLING」則指威士忌的蒸餾或裝瓶年份,可能屬於較早,例如一瓶1990年代裝瓶的酒款,能反映當時的釀造工藝或市場風格,具懷舊或收藏價值,但未必與熟成時間直接相關。一支「OLD BOTTLING」的威士忌,其 AGE 也可以是「YOUNG」的。
酒是個高度品牌化的產業(HIGHLY-BRANDED INDUSTRY),充滿不同的營銷手法,例如訂下特有的陳年年份作招徠。有人雖然說熟成較短的酒也不亞於 OLD AGE,但本人認為總體而言絕對是有正面關係的。
#VOCABULARY
學習威士忌的專用詞語,如泥煤、ANGEL’S SHARE、SINGLE MALT 等對品飲體驗是有用的。威士忌的層次可以很複雜,味道始終不是視覺,需要透過語言來溝通,向其他人傳遞味道的特徵。若然缺乏共同語言,很難向他人傳遞品飲的感覺。不同術語背後通常都與工藝有關,例如知道過桶(DOUBLE-MATURED)這個字解作更換不同木桶作陳釀,可以推測威士忌同時有波本桶的和雪利桶的氣味。學習詞彙可以有助建立系統,方便分辦不同酒廠的風格。
#BLIND TASTING
盲飲也算是重要的,可以擺脫品牌和價格的成見,驗證自己所學的詞彙是否扣連。盲飲時你可以觀察顏色、嗅聞香味,推論產區、桶型或酒齡等。 例如能否從香草味推斷是波本來的,或從泥煤味推測是艾雷島來的。
#TASTING NOTES
形容威士忌時,有人會提倡使用大眾都容易理解的詞彙,有人則會提倡使用越細緻越精準的形容越好, 其實兩者都各有長短處。前者方便溝通,但可能忽略了一些特別的味道。相反,後者則能將威士忌的風味盡量完全呈現出來,例如描述一些意象,或適合夜晚、午後還是黃昏的味道,但其他人可能難以理解。其實威士忌的形容詞沒有既定標準,個人喜好比起評高低分重要,每種都有不同的目的,例如有人會說芒果味,有人卻會仔細去說那是呂宋芒還是愛文芒。我自己偏向前者,始終味道需要透過語言去傳達,而且品嚐過許多酒之後,能夠在筆記中方便找回資料。
#OPEN-MINDEDNESS
收藏威士忌都是依據自己的品味,前提是要嘗試大量不同的威士忌,而我認為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是很重要的。可以比較經典產區如艾雷島的泥煤味、日本水楢桶的細膩、愛爾蘭堅果調等,建立地理風味的地圖。也可以嘗試對比不同陳年時間,如同一個酒廠的 12 年、15 年向18 年,對風味的影響可以非常大。有人會覺得泥煤味大重,但其實有輕度煙熏到重泥煤不同層次之分,有人會由抗拒到適應再到喜歡,我個人通常偏向喜歡泥煤味和雪莉桶的乾果味。有時單一麥芽也不一定比混合的威士忌好,與朋友一起交流也很重要。
#7:3
正如吃飯一樣,七成時間會吃正常口味的菜色,三成時間會試驗新菜式。七成吃飯,三成嘗新這個道理也可放在威士忌上。有時試試非主流的小眾酒廠,如較新的酒款、較便宜的酒、不同時間和環境,也有機會發現其特色。
#LAPHROAIG 10 YEARS OLD
如要推介一款經典的威士忌 ICON,我會選擇 LAPHROAIG 10 YEARS OLD,蘇格蘭艾雷島的經典。一聞便有濃郁的泥煤煙燻氣味,當中夾雜 LAPHROAIG 獨特的的藥用碘酒味和海藻鹹香味。入口後口感絲滑,初時有無花果、葡萄乾等甜味,之後有黑胡椒辛香,餘韻有海鹽礦物感和草本氣息,各種風味互相平衡。
#PORT ELLEN 12 YEARS OLD
如要推介一款稀有的威士忌 ICON,一定會提及蘇格蘭 PORT ELLEN 威士忌,重點在於酒廠在 1825 年開業,卻在1983年關閉,自此每滴世上的 PORT ELLEN 都成為絕響,買少見少。 PORT ELLEN 就好像業界傳說般的存在,威士忌專家 EMMANUEL DRON 的書《COLLECTING SCOTCH WHISKY – A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VOLUME 1》都是以它為封面。它的主調都是泥煤煙燻和海風味。對許多人而言,收藏 PORT ELLEN 是收藏消失的工藝,所以即使價格年年攀升,仍然有大量收藏家爭奪。
#ARDNAHOE 5 YEARS OLD
如要推介一款值得留意新晉威士忌,我會選擇 ARDNAHOE。它是艾雷島 ARDNAHOE 酒廠的首款產品,酒廠於 2019 年 4 月開業,陳年五年算是相對年輕。 在波本桶和 OLOROSO 雪莉桶的混合桶中陳年,50%酒精濃度裝瓶,沒有額外調色或低溫過濾。撲鼻而來有脆餅、烤蘋果和泥煤味,入口有奶凍、生薑、檸檬皮和烤蘋果的味道。
#LAGAVULIN 16 YEARS OLD
是我人生第一支收藏的威士忌,限量小批次生產單一麥芽威士忌。它在美國波本橡木桶與雪梨桶陳年 16 年後,原本濃烈的煙燻味變得比較溫和醇厚,同時多了香草和甜味。保留了 LAPHROAIG 經典的煙燻特色,但因為陳年較久,經典的醫療藥水味和海風味都變得較柔和。價錢十分大眾化,適合新手入門。LAGAVULIN 16 YEARS OLD 比年輕款更圓潤順口但依然有個性。
#ASIA
近年威士忌在亞洲的製作和市場發展都十分迅速,日本、台灣、中國、東南亞都有酒廠和不少收藏家。在日本,威士忌早已發展十分成熟,亦有不少新酒廠陸續成立,甚至有微型酒廠(MICRO DISTILLERY)的出現。台灣本土品牌 KAVALAN 成功,也讓台灣早在國際市場上佔一席位。在中國,四川和雲南近年都有新酒廠成立。
#INVESTMENT
威士忌可以視為一種投資,成功與否取決稀有程度、市場需求及保存狀況。稀有酒款如像MACALLAN 的限量版、輕井澤或已關閉酒廠的酒款,因供應有限所以價格會上漲,而近年亞洲市場的追捧,越來越亞洲收藏家,也推動了拍賣行情。威士忌需專業知識辨別真偽與價值,溫度和光線都會影響酒質。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