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台灣時裝品牌多年來於國際間的地位,大概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今時今日台灣的設計師品牌們已經默默地在進步,甚至已經超越了我們香港的品牌。
假如你有觀看一些外國的介紹先鋒品牌的線上媒體,都會對 PROFESSOR.E 和 CHIAHUNG SU 這兩個神秘、前衛而具詩的工匠品牌感到不陌生,但當你翻查資料,就會發現原來 PROFESSOR.E 和 CHIAHUNG SU 這兩個品牌不但都是來自台灣的新晉品牌,而且更是在台北迪化街的鄰居。兩個品牌僅僅成立數年,就已經能打進歐美市場,還一改世界各地時裝人對於台灣時裝的既定印象。今天,我們就找來 CHIAHUNG SU 與我們 MING’S 談談他跟 PROFESSOR.E 這對「好朋友」是如何攜手衝出亞洲。
CHIAHUNG SU
PROFESSOR.E
你好 CHIAHUNG SU!可以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你的個人品牌嗎?
我是以台灣原住民傳統手工技藝為核心,結合手染、手織、天然栽種以及手捻的自體環境內循環棉麻絲毛為主的時裝品牌,包涵副料主料皆是追求幾近百分之百手工製作,將傳統匠人的手工精神蘊含於品牌之中。
當初你為什麼會成立 CHIAHUNG SU 這個個人品牌?
當初學習高訂西裝,開始接手工技藝,爾後知悉於許多夕陽產業的手工文化即將消失,或是艱辛存活中,所以想將我所能涵括的手工匠人文化以及傳統技藝加入到時裝系列中,並以此為產能進行設計,希望將珍稀手工導入時裝系統運作中。
你想透過 CHIAHUNG SU 這個品牌來表達什麼?
想藉此表達台灣之於東亞文化的精髓所在,並以深刻的文化底蘊來展現,從原材料的栽種,收成,浸泡,曝曬,到手捻成紗,再到織作成布疋,在一定程度上完整呈現古時服裝製程,以及服裝樸實的美感,亦有同時代的手藝餘韻,從裏到外展現以時代文化背景與珍貴工藝的服裝映像。
CHIAHUNG SU
CHIAHUNG SU
CHIAHUNG SU
你個人有沒有喜歡的時裝設計師,CHIAHUNG SU 的設計又有沒有受到他們的影響?
YOHJI YAMAMOTO & GEOFFREY B. SMALL,前者在陰翳文化的轉化上,影響我甚深,從文化上的觀點,將虛靜的美感轉化至具象的服裝輪廓,並富含自身生長背景之映像,此等手法我非常敬仰。後者則為手工西裝的推波助瀾之力,將手工高訂時裝化、系列化,將手工扣、手工染整透過時裝商品的方式第一次進入產能,我十分欣賞其對於工藝的尊重以及運用。
在 CHIAHUNG SU 的設計中,有不少台灣傳統的手工藝技藝和面料,可以跟我們介紹一下嗎?
我的布料是合作台灣少數民族泰雅族以及賽德克族的手工織作老師傅,進行布料上的開發,並接續合作日本愛知縣藍染織作坊的工藝將強染色,並且我自身工坊也使用台灣在地原材料的草藥,植栽,進行手工染整,開發屬於品牌的顏色,使用台灣古董幣手工鍛敲成扣為副料,將服裝本體以及連結素材都出自手工,最後再將台灣早年古布進行再回收,染整重製作為內裏布料。
把這些台灣傳統手工藝技藝和面料融入於服裝之中的成本很高所花的時間會很長嗎?
成本相當高昂,時間還算免強可控,但僅僅只是可控,時常依舊非常漫長,需要提早非常久開始進行開發,試料試色,樣品參考,試裝等等,而老師傅的部落因素亦然,老師傅的體能,適應力,身體機能等等都需要被納入變動因素,以及部落人員的遷徙以及年輕人的出走等等,染材則被天時所左右,氣候、濕度、溫度、土壤、水源、產地、運送和染整的人員配置,都會影響天然出色的效果,每每都會因出色不穩定性而使整批布料以及染材化作烏有。
CHIAHUNG SU
CHIAHUNG SU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你在迪化街店舖的「鄰居」PROFESSOR.E,你們兩人認識了多久,為什麼會一起在迪化街開店?
我們單純因各自成立品牌而相識,因志同道合而熟識,也是因緣際會,品味相投而結識了現在的房東,願意共同租賃此空間,並各自經營,主要也是因為對於老物件,舊年代的喜好,一致認定迪化街的歷史蘊味以及意義,曾經就希望在此可以有個工作空間,而因為疫情,許多早期在迪化街的店主紛紛出走,我們則那時認識了房東先生並就此入駐。
而你覺得你跟 PROFESSOR.E 兩者之間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我們兩個皆喜歡先鋒工匠風格的服裝,並也希望藉此發揚自身品牌,在手工方面著墨程度不同而已,但皆在糟粕之美,文化濫觴之間周旋探索。
你會怎樣形容和評價你跟 PROFESSOR.E 之間的關係?
他對我來說是前輩,創業比我早好幾年,亦師亦友,早期我草創初期之時,他常常不吝嗇的分享資源,助我壯大推波實力,介紹許多貴人維繫至今,我們兩個雖然風格雷同,但因價位不同,客群不盡相同,因發展地區不同,雖然嚴格來說是相互良性競爭,但對我來說,他值得學習並以其為榜樣,可以相互督促一同進步。
你和 PROFESSOR.E 之間有沒有討論過有關台灣甚至亞洲時裝行業的問題?
我們的話題較為局限在工藝上,我們常常感嘆於手工藝的沒落,資訊巨量的時代淹沒了樸實的審美,而人們往往競速著追求趨勢,但淡忘了那些在後頭的老工匠、老手藝。台灣市場較小,能發展的板塊較為局限,穿衣價值觀也偏向保守,所以我們僅只將台北視為發跡之所而非發展之地,PROFESSOR.E 將主力放在東亞地區,而我主要著重在歐美以及部份日韓地區,才足以充足我們所需的資源以及現實的資金。
PROFESSOR.E
PROFESSOR.E
你跟 PROFESSOR.E 兩個品牌好像都在歐美市場有不少知名度,也是少數能夠打進國際的台灣品牌,為什麼你們當初有信心能夠打進歐美市場?
其實我一開始是沒有信心的,但我當時覺得自己的作品包涵了我以及我家鄉的文化底蘊,匠人精神,我希望藉此去推廣並賺到錢,來維繫這份堅持與美感,我當時只是希望可以很努力促成這件事,也不知道可以有些許的小成就,但也很感謝每位顧客的賞識,爾後才對自己慢慢有自信的。
你覺得你跟 PROFESSOR.E 的出現,未來會怎樣影響台灣的時裝行業?
我們希望台灣服裝的萎靡可以因為我們兩個的起家產生漣漪,影響更多美感富足的人,繼續堅持,或是大膽踏出舒適圈,一家烤肉萬家香,讓這等美感文化,以及品味堅持可以深刻的在圈內行成一種文化、一種模式。
他可以有所成功,只要你對服裝、美感和品味有著深刻的著墨,過程雖然艱苦,但不是沒有希望,也希望由先鋒工匠出發的我們可以將更多人的目光停留在那些珍貴不可或缺,但夕陽將至的產業以及將人們身上。
PROFESSOR.E
PROFESSOR.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