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時裝設計的人,大多只專注於自己喜歡的東西,事實上,在創作範圍以外,時裝設計是一門生意,要在創意與做生意之間周旋,不容易。本地資深設計師兼教授Silvio Chan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立了Alternatif工作室,讓擁有不同想法但抱着相同目標的人,在不同時間走進同一個工作室,各自在實踐確切的時裝夢,也讓這個非正規的工作室在本地時裝圈佔據特別的位置。
今年,三位不同時期的YDC得獎/入圍者兼Alternatif 門生:Yeung Chin、Jane Ng及Alee Lee,應邀在Hong Kong Fashion Week內的FASHIONALLY項目同台演出最新系列。三位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設計師,有意無意被扣在以青年旅舍的洗衣場作舞台背景,讓不同風格的人物在此任意穿梭,上演各自的故事。
2011年Alternatif學生作品
時尚雖來自衣服,型格卻取決於人
Silvio Chan創辦個人品牌37°2 in the morning、當曾任中國品牌李寧創作總監,曾編寫「中國男裝」一書,早年於理工大學及SCAD教授時裝,近年轉注Alternatif工作室教學。
說起Alternatif,就好像《Fight Club》般的都市傳說。外行人以為是名不經傳的雜牌軍,在時裝圈內卻有如星級補習社。一切源於還在理工大學教學的Silvio Chan,在2002年因為一班熱血的學生,開創了Alternatif工作室:「學生六人,工作室三百呎,24小時開放,學生備有鎖匙,自由使用。每星期上課一次,設計、紙樣、裁剪,我一手包辦教學,學費足夠支付租金和基本開支,我是義務教學的,直至現在。」
工作室自成一格的實驗性教學方式,有別於早年設計學院的傳統模式,Silvio :「Alternatif工作室對名牌不感興趣,對流行不願追隨,鼓勵學生勇於創新,展示個性。兩年的課程要求學員成為一個全面的設計師,掌握設計,紙樣與裁縫的能力,把意念落實生產。」香港設計曾經是我們關心的潮流話題,眼下情況彷彿又是另一回事「香港時裝人曾經是有信仰的一羣,設計帶着尊嚴,消費者對創意具有敬畏之心。當代資訊爆炸,點擊率成為成功的標準,大數據是法則,時裝人失去信仰,消費者反客為主,一切以市場主導。」就連成功的package,也從創造力、才華與堅持,轉移到三高:「高人脈、高顏值和高語言能力」。無他的,以前做時裝是設計Hi fashion,千禧年後時裝設計廣泛起來,從sporty及街頭元素演變成一種lifestyle,當代設計師也被打造成商標。
Silvio教導學生,設計就是以不一樣的方法去做衣服,而且創作與呈現方式需要盡情:「Dramatic是一種態度,成功品牌需要態度,態度源於生活,真實的生活絕非平凡,處處充滿戲劇性,戲劇性具有感染力,能觸動人心,令品牌有更強的辨識度。」Alternatif獨有的劇場魅力沒有止息,並伸延到一月舉行的Hong Kong Fashion Week內 Yeung Chin、Jane Ng及Alee Lee,三位設計師為Fashionally環節作presentation,Silvio協力策劃:「大會的主題是Laundry,我把主題往前推,場景設定在青年旅舍的洗衣場內,來自不同國籍、年齡、背景的人,背包客、嬉皮士、退役軍人、妓女,在等待洗衣、乾衣中相遇交錯,又各自離開。在一片亂中有序的洗衣機滾動聲中,他們脫衣,穿衣充滿自信,無拘無束地展示真性情,這就是時尚。」
Alternatif學生Cho Chan 2015年作品
Yeung Chin 游走藝術與時尚之間
楊展Yeung Chin(YC)於2003年YDC創意大獎得主,是個本地年輕設計師中較熟悉的名字,亦是香港時裝節的常客。起初想當體育教師,最後卻在時裝設計上落腳,修讀過不同的時裝設計課程,輾轉遇上Silvio促成Alternatif工作室成立。曾替李寧、G2000等企業品牌打過工,當然亦一直等待創辦個人品牌的時機。2014年PMQ成立,讓YC踏出重要一步,「Yeung Chin」品牌正式出爐。
他以藝術創作為起點,概念會圍繞住一個art presentation去構思,「之前與detour聯手做了一個『Indigo Rain』的裝置表演,用1000個水樽裝滿藍染顏料,安排dancer在水樽下跳舞,即場作人和服裝染色;又曾經參考寺山修司的劇目來創作。靈感會從創作過程伸延,而且想做的事太多,很快就會引申出下一季新意念。」今季將以集中營作主題,相信與青年旅舍洗衣場的舞台會帶來衝擊效果。
Yeung Chin FW 18 Collection
要在創意與商業之間平衡,尤其是對YC這種偏鋒路線的設計師,更加是不容易,「曾經有位買手說我的設計整體感覺看似好惡,但單品分開來看很女性化。這讓我思考是否設計得又未夠盡,因為這類市面上的選擇多的是,而我要怎樣才能讓作品更特出。」
經歷創業摸索期,繼而走訪各地的trade show,其實也是見步行步。「經營品牌難度非常高,每刻都想放棄,首先喜歡你的顧客羣已經是少數;儘管我們在巴黎有市場有不錯的成績,連Rick Owens的客人也會考慮我們的作品,但想打入上海內地市場,又需要迎合他們的主流口味,現在流行很loud的設計,對我來說更難。而且面對一眾買手,又要學習為自己定位,讓他們知道你是屬於哪一種品牌風格,更容易把你歸類,即使這是作為designer最不喜歡的事,但也是必須學懂的。」
Yeung Chin
Jane Ng 實踐顛覆概念
Jane Ng算是半途出家,傳理系畢業,曾任廣告行業,因為對時裝既定模式感到懷疑,半工讀進修時裝設計,成為了Alternatif的門生,緊接同期的Yeung Chin參加2004年YDC比賽,並於14年進駐PMQ開設個人品牌Phenotypsetter。
Jane跟YC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她形容自己比較抽象的類型,「我會用實驗性來形容品牌風格,創作靈感大多是生活中出現的東西,與搜集資料時的發現,看能否交織出化學作用,例如今季我在思考層次的可塑性,嘗試加入一些東歐、復古的內衣元素。這種實驗性概念連我自己都意料不到,亦非言語可以說明,只可以說邊做邊試。」顛覆傳統的概念一直在Jane的創作上擴張,更加想先藉此影響到客人的睇法,「客人經常會為自己定下時裝框架,會撇除不習慣的衣著風格;showroom的代理也會告訴我,應該什麼才能吸引買手。他們愈要避開反傳統設計,a我就會愈想多做一點,試圖讓他們更接受。」
Smart Fashion Runway Edition 2
Jane Ng FW17 Collection
經營Phenotypsetter已有四年,堅持個人風格的同時,Jane說自己並非完全擺脫主流元素,「創作的素材來自同一個市場,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去呈現吧!我不覺得自己的作品是香港人接受不到的style ,假如現在仍未成氣候,就去試試其他地方。我只可以繼續做自己相信的事,時機一到,機會亦會自然出現。」
Jane Ng
Alee Lee 似是而非的草泥馬
Alee Lee接觸到Silvio的學生,覺得時裝設計好有型,修讀fine art底子、兼好奇心滿滿的她,在DSE還沒考完抱着對時裝設計的着迷,在去年跟隨她口中的精神領袖Silvio,走上創作之道。
「第一堂收到指示,Silvio叫我參加香港青年時裝設計師比賽(YDC),當時自己質疑自己只是個中學生,他說就是要教我怎樣去比賽,反正注定要輸。」她的課程由YDC比賽開始,學習為創作主題定下關鍵詞,從中篩選,最後Silvio認為她思維太虛幻,建議以不同物料製造出一種新的編織方法為系列主軸,推翻傳統編織製作形式。
大多數人讀設計的終極目標,都想創立個人品牌,Alee Lee很快就釐清這一點,「我覺得如果搞清楚自己目標,不用再兜圈可以開始實行,而且可以趁後生放膽去試。」在九月時裝周上,她首次搭單參加trade show,小試牛刀在真正市場上試温。「設計師不單只要創作,還要學習與不同人溝通,拿捏商業與設計間的平衡。」訂單跟成本打和,新丁來說已經是很好的證明了。
Alee說似是而非的草泥馬好比她的風格,這種難以界定品種的動物,散發出一種奇妙魅力,「看起來熟悉卻又有點陌生,就是我拿捏的感覺。」
Alee Le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