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ie Tso, Medium Rare「希望有生之年看到亞洲時裝抬頭」
22年,以人的壽命來說,芳華正茂,但在香港寸金尺土,一間小小select shop能屹立22個年頭,殊不容易,Medium Rare 正是這樣一間店子。
九十年代初Eddie從美國回流,96年創立Medium Rare至今,店子風格歷經多次轉變:由最初的美式古著、到街頭潮牌、再到今日的暗黑前衞;高峰期曾經香港、北京及台北都有其足迹,率先引入及捧紅過不少品牌,同時也曾面對過不下數次倒閉危機,他都一一撐過。可以說,店如其人、人如其店,都值得列入香港時裝傳奇一頁。
Eddie Tso
在香港創業已經不容易,守業更是難過登天,是什麼叫你堅持到今日?
「我相信是一團怒火,應該是『唔忿氣』,叫我堅持至今。作為一間小店,本身傾品牌代理已經不容易,試過有大集團老闆來我店巡視,然後就跟手下說要將我旗下代理的牌子搶過來;又有人跟我說過,『呢啲咁好嘅衫,唔係你呢啲窮人掂㗎,應該由Blue Blood引入㗎嘛』,暗示我應該識趣,自動退出。當時不懂得生氣,靜下來就心頭一股怒火,對自己說,我要堅持下去,我不要死。」
22年不是短日子,當中最難過的關口,如何跨越過來?
「難過的關口好多,由古著轉型到街頭潮牌,並非為一心賺快錢,而是當年的街牌,如SSUR、Subware、XLarge其實都是好有態度的板仔品牌,為了推動板仔及Hip-Hop文化,我曾將日本大熱的”Devilock Night”帶來香港,將街頭文化及音樂結合。雖然我音樂根源不是Hip-Hop,但既然當時carry街牌,也想將整體氛圍帶過來。那次經驗很寶貴,連《音樂殖民地》也盛讚是當年第二最好看的live gig(第一是黃耀明的人山人海),反應超好,但我一個仙都賺唔到,要倒貼。」
「XLarge是我最先引入香港,做了短短的日子,對方就要求我每季入貨額多三成,當時我得兩間舖,很快就給別家搶走代理權。我記得當年想引入Maharishi,打長途電話發電郵不下十數次,都不得要領,對方還直接說『唔會賣俾我呢啲舖頭仔』,我心有不甘,把心一橫飛倫敦一轉,幾經請求下見到設計師本人,豈料我跟他一見如故,上天下地無所不談,由禪修、人類學,談到電影、《Star Wars》、《Blade Runner》……成功把品牌簽回來。但我們這種小舖,捧紅了牌子,很快就會給大集團撬走;又試過自己店員掌握了品牌的人脈,連人帶貨自立門戶去。」
店子風格路線歷經多次轉變,每次轉變都彷彿跟過去的自己一刀兩斷……
「我不是富二代出身,當年移民三藩市,也不是典型香港人移民那種,而是爸爸給人騙財,唯有遠走去到另一個國度重新開始。我後生時瞓過街、當過藍領,中學開始接觸音樂,Joy Division、Cocteau Twins、Bauhaus是我的音樂根源,就算引入潮牌,無論店子幾Hip-Hop的時候,我都還是著Biker皮褸的人。當時是商業考慮,好多事情是逼出來,有好多人要養……」
「轉捩點大約是04、05年左右,跟當時生意拍檔看法愈走愈遠,同一時間大部分旗下品牌遭撬走,店子未轉風格前,可說差不多走到末路,想申請破產都想過至少四次,壓力大到不足為外人道。我一直以來都覺得時裝若果千篇一律,不如做制服,我們做時裝的應該要有前瞻性,加上年齡及經驗累積,覺得要向小眾一點、但注重工藝的高端品牌埋手,售賣的不僅是衣服,還有自己的體會,衣著打扮其實是無聲的communication。我記得當時我家姐跟我說,今次是生死關頭,結果?走對了路。」
現階段除了經營Medium Rare,還有什麼想做?
「這一刻我好想有機會dress明哥(黃耀明),當年回流,他的音樂、《號外》等都是我的精神養分。我已經不再有帶領潮流這些想法,希望 Medium Rare 能成為一個切入點,享受跟年輕一代交流。其實最希望有生之年,能夠看見亞洲時裝抬頭,百花齊放,而不是數來數去,還是八十年代三位日本國寶級設計師。」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