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 的文化收成,有人視此為一種職業,亦有人視此等現象為潮流。若然從字面上拆解,Key Opinion Leader 即是一位有 Influence 的人物,能夠影響他人,啟迪大眾。不過,近年的 KOL 指標均不外乎為社交網絡上的數字,從貼文的 reaction(即是Likes)和帳戶的追蹤人數為 Standard,某某有數千 Followers 便能受到品牌邀請出席活動,更甚者更能獲得酬勞,代價只需在社交網絡發一貼文,不過暫時並無確實例子能引證 KOL 的影響力能直接為品牌帶來生意,教人不禁反思,Like 數與 Follower 能反映個人影響力嗎?
經驗之談,Like 是分等級的。尤其當筆者接觸了不同的 “KOL” 後,查看不同帳戶和讚好人數才發現,原來當中有很多彊屍 Like,意指空殼帳戶的讚好,能夠透過淘寶購買,在我而言,只是一種裝飾,對品牌和其他客戶而言,毫無價值。
第一類的彊屍Like,絕對不難分辦。帳戶內容雜亂,像是臨時 post 幾張照片裝真人般的情況,是淘寶上叫價最高的「真人粉」。
第二類,便是此等廣告帳戶,以硬銷內容為主,發出讚好只為了得到注意,均是一種無營養的reaction。
以上簡單的兩個例子,希望各大品牌能引以為鑑,從一眾 KOL 中分出真偽,不再助長「偽 KOL」的現象,不但能為本港默默耕耘的 KOL 出一口氣,更能把廣告的資源投放得更有效。須知「一隻手掌拍不嚮」,偽 KOL 沒人光顧,自不然像缺水的盆栽般,逐漸枯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