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於巴黎名店 Colette 的櫥窗展示。
Anais Mak 麥雋亭,1989 年生於香港, 中學畢業後到巴黎留學,畢業於巴黎著名 時裝學府 Studio Berçot。留學期間,利 用稀有皮革創作了第一個時裝系列,即獲 Liger 創辦人徐濠縈引入發售,於時裝界 嶄露頭角。
2012 年創立品牌 Jourden,首季作品於同 年 3 月巴黎時裝周期間正式登場。迄今 5 年,品牌最大的市場在美國(佔 4 成), 品牌在歐美的推廣工作,亦都交給了巴 黎公關公司 Ritual Projects 搞,這間公 關旗下的牌子有 Vetements,可想而知, Jourden 在歐洲的曝光率有一定保證。但 Anais 仍然堅持品牌基地保持在香港,她 人也基本上是留港派。
「作為創作人,應該堅守創作的崗位,以有創意有尊嚴的方法,去跟消費者溝通。」

Jourden 創作總監
品牌成立至今,Anais 完全沒有想過離開 香港,雖然她堅持用歐洲的布料造衫,但 構思、起辦都在香港做。至今她選用的布 料來自多國,由法國、意大利,去到如 今連土耳其及台灣也有。「之前大眾對 Jourden 的看法,就是一個香港女子的品 牌,卻用上歐洲名貴布料營造獨特感覺, 其實我幫襯的布家,好多都很小規模,甚 至是家庭式生產,他們不會介意我規模細、 下單少,反而會親力親為跟每個客戶反覆 商量,甚至跟我一起研究新的布料,他們 這種工作方式很影響到我。」

2017 年於紐約 Barneys 的宣傳 campaign。
「我的工作模式,是要跟紙樣師傅、裁縫 們聯繫得很緊密才做到的,要很多 back & forth 的過程,香港上一代的裁縫師傅工藝 很厲害,單靠我自己的手工,能實踐不到 多少,但我的想法跟師傅溝通好,他們都 能做到,這種溝通對我來說很重要。」
在香港做時裝設計,箇中局限基本上不贅, 政府扶掖不足、商舖租金高到不可思議、 不尊重原創風氣⋯⋯ Jourden 有着早已在 歐美起步的優勢,Anais 反而從來沒考慮 過離開香港。「香港跟歐美相比,創意工 業發展方面當然是 underdeveloped 的, 但香港的零售市場卻是首屈一指的,地方 這麼小,但市場反應速度是快得驚人,每 日我都感受着衝擊同變化,正是轉變這麼 急速,激發我的創作靈感跟動力,這方面 我是不折不扣的香港人。」
並不是想專找香港政府的碴子,但連 Anais 也說,政府對時裝業的推動,好 多時是錢花掉了,設計師卻受惠不到。 「好像整天要舉辦很多研討會,請來外國 很多專家與名師,搞些很冠冕堂皇的論壇,車輪轉般三日來見很多人,互相介紹 得來也就完了,根本談不上有何深刻交 流;又如香港時裝周,我不是不想參與, 但它在 9 月初舉行,跟巴黎米蘭的撞晒期,怎會有外國買手及傳媒來?過去幾年,我都在巴黎時裝周期間搞 showroom 及 presentation,時間根本配合唔到。」
5 年說不長也不短,是時候來個階段性小 結, Anais說最深刻體會是學海無涯,每 天都有新東西可以學。「因為最初是設計者身份出發,一路走來體會是身份與角色 的重疊與轉變,經營一個品牌和創作者角色不斷的轉換與衝突。正如決定跟 Ritual Projects 合作,因為他們公關及推廣方面的專業,我根本不懂,就交給他們去做。 要認清消費者不是你的敵人,銷售推廣不是我的強項,作為創作人,應該堅守創作的崗位,以有創意有尊嚴的方法,去跟消費者溝通,畢竟創新就是為解決問題。這點是讓我感觸最深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