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黎堅惠女士曾在某個節目中,利用了 Lady Gaga 在《Bad Romance》中腳踏的一雙 Alexander McQueen Armadillo boots,簡單描述了時裝與名人效應的關係。道理相當易明,不就是明星傳遞訊息的速度與受眾羣數量有保證,順勢做個軟性宣傳,讓小眾的設計師亦能踏進大眾殿堂而已。
此等「特權」不是外國娛樂產業獨家享有,近年在亞洲娛樂圈亦有相關例子,例如容祖兒在 Number 6 演唱會身披那件潑水 Haute Couture,其華麗外表讓更多人認為了這位前衛的設計師。就算買不起她的高訂裙子,日後也能購入副產品如香水、書藉等等的物件;務求先「嚮朵」,成事後才想想如何提煉 cash-cow,這是每個時裝品牌的生存之道。
之不過,芸芸設計品牌遠在巴黎工作室,論優次,地區絕對是考慮因素。一件設計的樣品來來回回一萬趟也未見得帳面上能賺回成本。成效未有保證時,更何況是遠在亞洲的一眾名人呢?動動手指,一件裙子送來亞洲至少要二日時間,還未計那個大紙箱的運輸成本,至少六千起標(高訂服飾不能慳,更莫論是受壓地運輸)。既然時間是金錢,金錢更是金錢,來來回回一輪back and forth 的total amount 也能買件Ready-to-wear了。或許如此,早些年的名人服飾,很多也是tailor-made,直至有品牌打開了「借衫」的潘多拉盒子,造衫文化才逐漸引退而已。
眼見近日二位殿堂級女星均身披Iris Van Herpen Haute Couture F/W 2017的設計,才有感亞洲地區的魅力終於打破了地區的限制,吸引了Iris小姐網開一面。回想到遠古時「外國人穿時裝才好看」的謠言,事到如今卻竟然有兩位女星把來自巴黎的高訂演繹得如此栩栩如生。波浪的花紋柔情似水,角色變化萬千的范冰冰當然不失眾望,低音穩高音準的天籟之音林憶蓮披上Iris Van Herpen如把聲音形象化,震撼了一眾觀眾。
此例子正正是品牌贊助名人衣着的最佳註腳,Dress人前,不是單說什麼level夠不夠、fans多不多(當然也要考慮)。反而是對方的背景、服飾的用途能否與品牌設計互相呼應,從而製造一些有價值的回憶,為大家留下一個深刻印象;我們記得 Alexander McQueen與Lady Gaga,同樣記得容祖兒與Iris Van Herpen。回憶是最公平的,不是誰比較紅就印象深一分,反而是故事動聽多一點,記憶便長留多一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