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時裝設計師初成立個人品牌之時,都總是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期望自己的設計能改變世界,在時裝界能留下燦爛輝煌的印記。
可是,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時裝品牌終究也只是一門生意,不論你的設計和世界觀有多宏大,若你不願意為現實和市場妥協,當初再美好的時裝夢,終究也是南柯一夢。

HELMUT LANG (品牌壽命:1986-2005)
有人認為 HELMUT LANG 的「極簡主義」,其實是基於一種對資本主義的厭倦。在浮華盛世的80年代,人人都穿著輪廓誇張且色彩斑斕的服飾,而 HELMUT LANG則反其道而行,推出出極簡設計的服飾,主張服裝應回歸本質,捨去所有浮誇裝飾,以剪裁、比例與材質本身傳遞力量,因而在時裝界掀起了一股極簡新浪潮。

HELMUT LANG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LANG 對資本主義從厭倦,漸漸變成一種憎恨,在2005年,HELMUT LANG 將個人品牌售予PRADA 集團後,他銷毀所有檔案與庫存,徹底離開時裝界轉型當藝術家,繼續藉著藝術來延續對社會的探索。在 2017 年,他燒毁了自己 6000 件的時裝舊作,並用殘骸創作出《MAKE IT HARD》雕塑,藉此批判消費主義的虛無。
也許 HELMUT LANG 這些看似憤世嫉俗的行為才體現出真正的理想主義——不在於如何征服世界,而是在於一份忠於自我的革命。

HELMUT LANG 2003 SPRING
RAF SIMONS (品牌壽命:1995-2022)
RAF SIMONS,是時裝設計師,也是一位切切實實的理想主義者。他手下作品糅合藝術、音樂和青年文化,但他從不將時裝視為單純的美學遊戲,而是將其作為探討身份認同和反叛意識的載體。
RAF 被譽為是最具理想主義的設計師,很大程度與他過去的個人作風有關——他曾因不願妥協而離開 DIOR;他在 CALVIN KLEIN 時期的作品大獲好評,卻因銷情不佳戛然而止;到了 2022年,他又突然關閉自己的同名品牌,這一切看似相當「反叛」的舉動,某程度上也反映出理想主義者在資本世界下的困境。

RAF SIMONS
縱使 RAF SIMONS 的同名品牌最後黯然落幕,但此舉不代表 RAF 的失敗,某程度上也是他的一種「清醒的抵抗」。在資本與流量主宰的時代,與其苦苦掙扎避免品牌落入流俗,那不如親手結束它,讓它能永遠保持心中的面貌。

RAF SIMONS 2022 FALL
NUMBER (N)INE (品牌壽命:1996-2009)
1996年,兩位分別來自NEPENTHES 和 BEAMS 的前員工宮下貴裕和三浦秀教分別創立了一個獨立時裝品牌NUMBER (N)INE,他們成立這個品牌,除了是表達對搖滾文化的愛,也是對於青年文化和地下審美的追求,透過時裝設計建構出一個宛如「逃離現實」般的次文化世界。
由於宮下貴裕手下融合搖滾精神、文學隱喻與日本美學的NUMBER (N)INE,散發著讓人深深著迷的神秘和叛逆感,因此品牌在面世短短幾年後不但已在日本當地備受年輕時裝人矚目,而且更成功打進巴黎時裝周,成為其中一批最早走向世界的日本設計師品牌。

然而好景不常,到了 2009 秋冬季度,宮下貴裕在 NUMBER (N)INE 巔峰期突然發表一場名為《A CLOSED FEELING》的時裝秀後便關閉品牌,宮下坦言當時的 NUMBER (N)INE 已變成了一個商業化的品牌,令他常要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因此到了最後時刻,宮下貴裕選擇決斷地毀滅一切,來捍衛自己珍貴的初心。

NUMBER (N)INE 2009 FALL
DION LEE (品牌壽命:2009 – 2024)
來自澳洲的 DION LEE,以建築般的結構剪裁、實驗性材質與對人體力學的深入研究,重新定義了性感與功能性,他也藉著時裝設計,建構出對未來主義的狂想。
DION LEE 擅長將虛擬世界的前衞視覺轉化為現實中的服裝,他以各種科技技術應用於設計中,透過各種以材質的碰撞,形成各種獨樹一幟的先鋒未來感設計,吸引世界各地不少明星在公開場合中穿著 DION LEE 的服飾,令這個澳洲品牌備受注目。

DION LEE
儘管 DION LEE 表面看起來好不風光,他也坦然持續維持實驗性技術的高成本製作服裝,令品牌一直承受相當大的壓力。而另一方面,DION LEE 的設計其實主打實驗性的舞台服為主,令一般人難以在日常穿用,因此即使受到不少明星加持,但品牌的銷情並不如預期般理想,加上經歷疫情後的經濟下滑後,令品牌的財務狀況百上加斤。
到了 2024 年,DION LEE 宣布破產數月後也依然未能找到買家接手,因此便無奈宣告關閉品牌,令一種時裝迷大感惋惜。而 DION LEE 最後的命運,其實也反映出近年獨立設計師品牌在理想主義與商業現實之間的一種艱苦的掙扎。

LISA IN DION LE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