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成為這半年常掛咀邊的話題,它打擊人的健康與心理,也打擊了不少零售業,時尚界不能幸免的亦受重創,繼米蘭時裝周完結後,各個時尚展覽、哥本哈根時尚峰會、 CFDA 時尚大獎、LVMH PRIZE等活動都宣布推遲。店鋪暫停營業,部分地區的服裝供應鏈已接近中斷。人們待在家中隔離無法外出消費娛樂,究竟在這抑壓的氛圍之下有什麼隱憂?
中國第二大規模的 HERMÈS 旗艦店在疫情之下,創下有史以來最高單日業績。
「物極必反」,當我們還在擔心消費意欲持續低迷的同時,原來市場卻出現相反的流動,亦是所謂的「報復性消費」。據《WWD》早前報導,中國第二大規模的 HERMÈS 旗艦店近日竟然在廣州重新開張,最驚人的是在疫情之下,反而在開幕當天就獲利約19,000,000人民幣,創下有史以來最高單日業績。市道低迷下,還有誰會想揮霍購買奢侈精品?這樣的「報復性消費」相當驚人。
疫情漸見樂觀,消費者出現報復性消費
大家也許真的被憋出購物慾。所謂的「報復性消費」是指人們在疫情期間的忍耐在疫情後的爆發,對消費和娛樂的渴望比疫情前更為高漲。超市、餐廳、酒吧、卡啦OK、電影院將又重新大排長龍,人們對時尚商品的需求亦將會反彈,原因有三。
#疫情的壓抑讓人存有更多可支配資金
報復性消費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在疫情期間人們在飲食、娛樂、旅遊等支出大幅減少,收入穩定的人會存有更多可支配資金以作消費。另外,疫情期間,不少時尚品牌為拉攏客人,會更費盡心思構思優惠活動和拓展線上商店。為爭取客源,品牌亦更努力新款更迭,消費者在家隔離的時間更有大量空餘時間在網上搜羅心水貨品。將「不能吃喝玩樂的金錢的消費火力都集中在時尚購物上。」
#精神層面的消費有所加強
至於理性的消費者亦需要在生活中尋求依賴。疫情的出現打破原來的平穩生活模式和節奏。精神層面的消費(如書籍、音樂、遊戲等)亦會有所加強,畢竟人是群體動物,當失去群聚的機會時,就會對精神層面的活動有需求,以調節自己的心理。
# 對生活方式的反思和轉變
社會運作減緩之後,人們脫離原有的忙碌生活,反而對生活有重新審視,有些人開始意識到斷捨離的重要,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變成「重質不重量」,疫情亦讓人對功能性、實用性較強的服飾更為喜愛,也認真思考自己的風格,最後亦同樣會對服飾上投入支出。
所以綜觀而言,「報復性消費」可以是個衝動的詞,也可以是個很中性的意思。疫情中的人生限制令人產生由情緒導致的報復性消費傾向,疫情後商戶亦定必大肆投放廣告、宣傳。但這種小高潮不會持續長時間,再且,也有不少人在疫情之時因為失業而改變了以往的價值觀,了解到理財的重要性,在苦悶的日子中,轉投心靈層而的追求。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