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Another Magazine
金庸,《鹿鼎記》一句「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道出武林間對於天地會總舵主的景仰;現實生活中,談到日本設計師,若沒聽過川久保玲(Rei Kawakubo)的名號,可能真的興趣不在此處。
時光回到過去,川久保玲1969年創立Comme des Garçons品牌時,應該沒有設想到未來會成為一個年收入2億美元以上(15億港幣)的時裝帝國,為了能夠支撐日益擴大的版圖,品牌勢必要面臨改變。試著把時間軸重疊,玲姐自從1993年與Adrian Joffe成親之後,品牌愈來愈「商業化」,2002年與波蘭藝術家 Filip Pagowski 推出PLAY 系列,2004年Dover Street Market於倫敦開業,08年H&M x COMME des GARCONS更是將品牌識別度用到極致的展現。
只是人的名,樹的影,這些商業導向的操作,曾經引來部分「時裝精」的抨擊,覺得這樣一個高冷的品牌,不應該這樣「親民」;但在《Wmagazine》一篇專訪中,她很明確地表示:「快時尚、設計師品牌都有其應該存在的地位,不是每個消費者都需要尖端設計。」Adrian Joffe也說:「商業並不是一個骯髒的詞彙,我喜歡商業,這是一種將設計對大眾張開雙臂的舉動。」
事實上,PLAY系列剛推出時其實乏人問津,只是Comme des Garçons原本是沒有著重於logo的銷售,所以把一個大圖加上品牌名放在T恤上,對於川久保玲反而成了一件新鮮事。「一開始Play的想法,其實對我自己來說都是很新的,就是『玩』,玩一個沒有任何設計的設計系列。如果沒有任何設計,那就是一種設計。這些簡單的T恤是對『設計』的反叛,同時又可以人人擁有。」玲姐也說:「對我來說這不是妥協,我只是做我想要做的事情,而這些合作的對象他們辦到我完成不了的事情。」
如今,面對快時尚擠壓、風向潮流轉變,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曾負債60億日圓申請破產,昔日情人Comme des Garçons卻依舊健在,底下的徒子徒孫也都各自撐起一片天,有時候真的不是曲高和寡就能掙到歷史定位,回想她曾對Suzy Menkes(《Vogue》國際編輯)說過:「大家說我是搞一間公司而不是在搞時裝,這倒是也沒;但創意不該僅僅在服飾端,你該擁有豐富的商業靈感、革命性的銷售策略、出其不意的聯名,同時培育著未來人才,這些都是Comme des Garcons的創意所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