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迅速萬變的時代,生成式AI的崛起的確為許多行業帶來沉重的打擊,尤其是時裝行業。可是對於香港本土的獨立設計師來說,AI 的出現到底有助於他們,定還是會取代他們原來的角色?這次我們就找來兩位香港獨立設計師品牌主理人 Brian 和 Geoff 一起探討 AI 對於香港時裝設計行業的影響。

Club Stubborn 主理人 Brian 與 Oldsoilism 的主理人 Geoff
問:GEOFF、BRIAN你們好,可以先向各位MING’S 讀者介紹一下自己嗎?
BRIAN:各位 MING’S讀者大家好,我是 BRIAN,也是品牌CLUB STUBBORN的主理人、設計師、MARKETING和打雜(笑)。
GEOFF:大家好,我是OLDSOILISM的主理人GEOFF ,我同樣也是品牌的設計師、MARKETING和打雜。
問:是什麼原因會促使你們成立一個獨立設計師品牌的呢?
BRIAN:其實品牌的成立是挺機緣巧合的,因為家裡本來經營著一家布行,可是基於工廠陸續關閉,加上身邊有些朋友是做 MARKETING 行業,因此在神推鬼㧬下,我就成立了 CLUB STUBBORN 這個個人品牌了。
GEOFF:而我其實一直對中華文化的美術作品充滿濃厚興趣,當時眼見市面上甚少品牌將中華文化融入於服裝之中,於是我便毅然成立OLDSOILISM 這個品牌,透過服裝繼續弘揚這種美學概念。

Club Stubborn 主理人 Brian 與 Oldsoilism 的主理人 Geoff
問:兩位都是經營著一個「ONE-MAN BRAND」,可以分享一下以這種方式來經營個人品牌有什麼好處?
BRIAN:我認為當中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減低經營的成本,像是有工作才找外面的 FREELANCER 幫忙,令品牌可以繼續穩定地營運下去
GEOFF:而我覺得這種方式可以讓我盡情發揮創作上的自由度,首先因為我的創作會牽涉很多相對主觀的圖像,所以我就可以 100% 遵從自己的審美和理念自由去進行這些創作。
問:另一方面,你們覺得這種經營方式又有什麼壞處呢?
BRIAN:壞處就是經常都會很容易感到很吃力,因為當時你的工作未必可以每次都找別人幫忙時,就需要自己獨自處理。而當你臨時需要找其他人幫忙時,又未必可以馬上找到別人幫忙。
GEOFF:像是剛才提到「創作自由」這層面,其實都是一個雙面刃,因為作為一個「ONE-MAN BRAND」,我只會單純以自己的審美出發進行創作,但有時卻不會客觀地考慮該件設計於市場上的接受度或商業價值,令其未必可以完美地轉化成一件產品在市場上進行推銷。

問:你們覺得若獨立設計師品牌想在寸金尺土和商業化的香港立足並保留屬於自己的設計基因,是否一定要像你們一樣走「ONE-MAN BRAND」的經營路線?
BRIAN:我又覺得不一定的,因為正如我剛才提到,「ONE-MAN BRAND」在成本的控制是比較靈活,但當你實力雄厚沒有金錢壓力的時候,你就可以相對比較任性去做一些特別的事情。
GEOFF:我同樣也覺得不一定要走「ONE-MAN BRAND」的經營路線,但我覺得這種方式可以讓我保留屬於自己的設計基因。因為當你公司有太多員工的時候,漸漸你就會需要為自己的設計作很多妥協,同一時間你會漸漸比較偏向因應市場需求進行設計,因而就會放棄了許多理想中想呈現給市場的設計和訊息。

問:回顧 CLUB STUBBORN 與 OLDSOILISM 的聯乘作,我看到當你們有 AI 作為視覺製作工具,到底 AI 能怎樣拓展你們的創作理念?
BRIAN:對我而言,AI 能相對較快速和低成本地呈現出我們心中一種天馬行空的感覺,而正正是因為羊毛出自羊身上,當設計的成本高,就一定要將其轉介至客戶。而AI這種方式,我覺得是可以令客戶很簡單知道你想表達的事情,又能成本較低地呈現出你想表達的事物,比如說假若我想拍一輯形象照,是需要聘請一些外國模特兒去中國拍攝的,那拍攝的價錢必定轉嫁至服裝的售價之上。
GEOFF:我認同 BRIAN 的觀點,而我想補充一點就是 AI 在某些特定的設計上是非常好用的,假若我想透過 AI 去做一些圖像作品去呈現一些比較概念化的畫面時,AI 是可以將原本那種設計放大至 200%,然後當圖像發佈到市場後,反應效果明顯會更佳。

問:那像你們這些「ONE-MAN BRAND」,是否更應該用 AI 輔助設計?
BRIAN:我認同的,因為人力和時間有限,既然現今世代有一個新技術可以輔助你去營運一個品牌的時候,我覺得作為一個設計師又或者是一個品牌主理人也好,你也應該去嘗試接受這種事物。
GEOFF:其實自從用了 AI後,我就覺得「ONE-MAN BRAND」跟擁有一個團隊感覺某程度上差異不算太大,原因是若你聘請一位助理設計師,當你下指令叫他幫你畫一些圖像,跟你運用AI生成圖像比較,形式上是非常相似的,兩者同樣是在輔助你營運品牌。
這表示若你經營一個「ONE-MAN BRAND」在成本不許可之下,其實是必定需要 AI的輔助。

問:可是另一方面,在2023年春夏,設計師品牌 CASABLANCA 當時以生成技術製作出一系列的形象照,結果卻招惹一片罵聲,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
BRIAN:我認為只要品牌中的形象照模特兒穿出來的服裝效果是貼近現實的話,縱使周遭其他事物是一個 MOOD BOARD 又好,又或者是服裝背後想呈現的故事又好,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若你說他身上的服飾設計和外型和實物相差很遠的時候,我就覺得這種做法有點不實,因為始終消費者最後都是想得到服裝的實物,所以我覺得在形象照中的服裝上必定要保留其真確性。
GEOFF:可是我又這樣認為,若形象照上的服裝要保持真實性的話,其實時裝秀上天馬行空的服裝跟你在現實中買到的都不一樣,它們很多都是經過大頭針或衣夾的調整改變輪廓,令其更貼近模特兒的身形。
另外,現時有很多人都喜歡用菲林相機拍攝形象照,但菲林鏡頭下的服裝顏色某程度上都會失真,同樣會出現真確性問題,同樣未能給予客人 100% 真實的感覺,所以我認為此事件其實是沒有問題的。

CASABLANCA 2023年春夏形象照

CASABLANCA 2023年春夏形象照
問:那作為品牌主理人的你們認為設計師要運用AI技術輔助工作,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BRIAN:我認為就是正如剛剛提及到,當你想呈現服裝給客人的時候,可能會引申到很多不必要的產品訊息誤會,我覺得要向消費者標明此點,這樣起碼會讓客人知道當中的分別,以免不必要的誤會。
GEOFF:我認為若你用AI輔助工作的話,其實跟擁有一個真人團隊沒有分別,你都是一位 CREATIVE DIRECTOR 的角色,當下屬把作品交給你時,都要經你審批、調整和把關,並將原本可能太脫離現實的事情拉回現實,最後以一個「人性化」的角度把事物呈現給市場

問:隨著AI發展越來越快速,而且AI輕易就能生成出一些讓人相當驚艷的設計,你們害不害怕終有一天自己的設計會不及AI而被它們取代?
BRIAN:其實我沒有害怕的感覺,可能是基於兩個原因,其一,若果你要透過AI輸入指令生成出一些驚豔的設計前,那你也要有某種概念和元素、甚至乎要知道輸入什麼字眼,AI才會生成出這些設計出來,這對我而言都是設計的一部份。其二,如果你想將天馬行空的事物變成現實,某程度上你要實行很多的溝通:例如造工上、工廠製作上以及物料上,你繪畫的設計圖是否代表你真的能將其變成現實呢?
歸根究底,AI都是根據一些數據去分析、去設計,數據永遠都是過往曾經出現的事情,而我認為時裝和設計某程度上都要不斷向前突破,所以你沒有辦法從以往的舊事物演算出未來流行的元素。若果你是任性的話,就算AI怎樣演算,你偏要走另一個方向的話,也有機會是可行的。所以我覺得你可以輔助甚至是倚賴AI,但若果要和它「作對」的話,就一定不會被它取代到。
GEOFF:十分認同,我覺得人類在創作時的特別之處,就是懂得將不同事物和元素混合於一起而令整件事情更「MAKE SENSE」。就這點而言我覺得現時 AI還未能做到這點,始終它們沒有將來的數據。我們會更「人性化」地創作出所有事物,而大家從中會感受到當中的溫度。
BRIAN:我還想起了一點,川久保玲曾經被人問道:「什麼是時裝?」她就回答:「時裝是任性、反叛的。」如果就此而言,我覺得AI是永遠都沒有辦法超越我們人類,因為若我們反叛起來,AI數據分析到的、生成到的事物,我們大可就偏偏不去做,而這點就是時裝最有趣的地方,我覺得若你堅守這種理念的話,就會難以被AI所取替。

問:最後,你認為未來AI能與人類共存嗎?
BRIAN:絕對可以!因為我覺得AI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若想跟它共存的話,我覺得人類盡量在創作時保持自己的溫度,而同一時間希望將來有多些法例去規管這些事情,讓人程式知道那些事物是用個AI設計的,避免出現誤會。
GEOFF:我就略為有點悲觀的,我就認為「共存」的決定點是取決於真的有能力避開AI這把刀,就要保持繼續進步。
坦白而言, AI未來必定會取代一部份的人類,從現時很多店舖已經轉成自動結帳,甚至即將普及的自動駕駛,其實已經正取代一些很基層的工作,若果你想要AI共存的話,就要迫使自己繼續前進,不論是思考能力、創作思維也好,只有不斷進步,才能與AI共存。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