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年輕女子在吃到美味東西時會嬌聲低呼:「好幸福啊~」這種幸福,在她們的國度,的確是比較容易獲得的,連我這個百毒難侵,老 皮老肉的過客,在嘗到一口色香味氣氛俱全的食物時,腎上腺素也彷彿被注入了些些興奮劑,幸福感倍增,就欠沒開口發出聲明。
以我的有限認知來說,亞洲地區中日本可算是個對食物、烹調、餐飲服務、食材來源最認真對待和真心投入的地方,而且愈來愈以此為招攬旅客和外資的本錢,甚至只賺自己人錢也不遺餘力。身為哈日族,我希望 每年最少也可去一次日本不同的城市,沒盤川去,就看他們的電影電視劇聊作解饞。前面的說法,是從過去兩季的電視劇目中歸結出來的,除了我們熟悉的第N季《深夜食堂》和《孤獨的美食家》,還有《幕末美食武士飯》、《幸的寺廟料理》、《居酒屋富士》、《將棋飯》、《孤食飯友》、《宮澤賢治的餐桌》、《澪之料理帖》⋯⋯等等未能盡錄的與吃或料理有關的製作,還未將愛情劇、推理劇和肥皂劇內的大篇幅飮食元素算在內,日本人到底是很餓還是很饞?而且電視台從一早就有教人做菜的節目,晚上就帶觀眾到處去吃。反正我每次去完日本總會從電視中學會做一兩樣菜式,而我只是起牀後出門前和睡前敷臉時看一會聽不懂的異國風情而已。
到底也得同意,他們並非口不對心,我每次匆匆來去數天幾日都領受得到大和民族對吃的一份虔敬。不論豐儉,首先吃到真材實料,便宜的就不花巧,卻誠實可靠沒有因售價相宜而用次貨交差。價格稍昂的就得到與付出相稱的品質,讓人感覺物有所值,花錢花得甘心,吃得份外開懷。
看到人家的專業精神和敬業樂業,就愈發想不通我們享負盛名的中國菜和菜館何以時常教人失望?真的是土地問題?租金跟做飲食行業的熱誠和愛有什麼衝突?做服務業的不珍惜不認識不尊重販賣的東西為什麼還要做?是人浮於事還是事浮於人?我在東京吃着由Beatles做背景音樂的美味一千円定食時,這些想法不期然在腦海中浮現,看出窗外一列的街路樹在春日和風中搖曳,看到午飯時間在街角買了便當但在路邊停下來指點道旁一叢花的微笑人們,因為他們還有閒情逸致。在餐館裏旁觀鄰桌的食客,很多都很會點菜、會吃,而他們都不是一把年紀。遊日時遇到的當地男女老少對吃都有要求。
每個人對食物的欣賞能力是自童年開始,由家長、學校和環境培養。日本主婦大部分仍是全天候相夫教子的,每頓飯親自下廚,食品價格和種類很多選擇,宅急便服務也方便了很多持家的人。也許這些背景造成很多年輕人喜歡美食和喜歡做菜。
現在的日常工作不時會與帶着孩子的媽媽打交道,知道她們都不會或不愛做飯,我就為她們的孩子感到惋惜,沒吃過媽媽做的飯菜的童年是遺憾的,沒有媽媽手把手教削蘋果皮、切菜和搓湯圓是可惜的。看來家常菜在香港會在年輕一代媽媽手中日漸失傳,我還是趕緊多學幾道為妙。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