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的當紅術語—KOL(Key Opinion Leader)在本港成為了熱門話題,筆者都不下一次撰寫與KOL相關的文章。每逢落筆時,都定必問問自己:我的KOL是誰呢?
有人視KOL為一種職業,一種身份,甚至是一個目標。但是,真正的KOL,其實只會不著痕跡地影響他人,叫人不時生活時亦會浮現某某的想法,然後影響個人決定。多年來,除了兩親,啟發得筆者最多的便是資深傳媒人—黎堅惠女士(Winifred Lai)。
就如黎堅惠在《个人裝備:1少年口味*》的其一章節提及,認識自己的過程包括——「二.由別人告訴你:這個別人,你可能認識可能不。他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剛巧讓你知道或看見,於是你心底有把聲音:我也希望試試,我也希望自己像他那樣,我希望看他看的、聽他聽的、穿他穿的,這個別人成為了一種示範和目標…」該書籍(2000年)至少比KOL現象早10年出現,但是當該文化收成時,黎堅惠女士便在2014年3月11日與世長辭,因病離世,終年四十五歲。
在《个人裝備:1少年口味*》推出的那一年(2000年),有雜誌選黎堅惠女士為香港的繆思(Muse of Hong Kong),這份認同,時至今日依然適用。由社交網絡常見的OOTD (Outfit of the day)至Fashion blogger等等的文化,一切都能夠以黎堅惠女士為藍本。
1.OOTD (Outfit of the day)
黎堅惠女士的書籍向來不甘平凡,例如是著作《時裝.時刻87-07》中,一開首便是她1999年至2002年的OOTD,不但記錄了時裝潮流,更是心路歷史轉變的其一例證。不過,原來當時的黎堅惠,拍下OOTD只為了記錄個人配搭。基於傳媒人的謙卑個性,叫她在構思書籍時,遲遲不願意把照片公開。最後,要旁人花了很多口水,才叫她鼓起勇氣刊登這些照片。
2.讀者來信(Response)
在黎堅惠女士掌舵《Amoeba》的年代時,專欄《Response》是最受歡迎的欄目。她同樣在《時裝.時刻87-07》提及:《Response》是最要命的,因為多(最多試過八版,最少都四五版,因廣告商熱愛頭位)而且每天都收很多信,讀者好有心機寫來,所以不能敷衍。其實那是今天互聯網各種社群活動的前身…
3.Amoeba 年代
《Amoeba》是黎堅惠女士生涯的其一重要註腳,這本年輕刊物是她的心血,以前衛的概念教育大眾,例如是《最後一激》和《Channel W》等等的潮流專欄,成為了當時年輕一代的養分。
而她亦曾經在《時裝.時刻87-07》中提及:第二度離開《Amoeba》時,感覺像幹了一場革命,元氣大傷,身心皆支離破碎,又像被一場大火燒過,不知道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不想看雜誌,不想看時裝,不想工作,英語裏這種狀態叫burn out,是過度投入的結果…
眼見今天的KOL文化盛放,黎堅惠女士那句「不知道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或許已有答案。
4.網誌先河
Fashion Blogger的現象於近十年來非常普及,黎堅惠女士亦早於2009年開始撰寫網誌,當中內容有時裝、生活、靈修等等,全也是發自內心的內容,一種純粹的分享和溝通。
網誌:http://www.winifredlai.com/
5.網上的買與賣
除了網誌,黎堅惠女士常常分享了購物經驗後,替讀者代購,充分利用了互聯網的優點,拉近了時裝人之間的距離。
剛巧看完Viu TV的《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的KOL(1)與(2),一名KOL在節目最後希望媒體不要再次「抹黑」KOL文化。「抹黑」與否我不能證實,但我相信世事往往不會空穴來風,尤其被人指責後的反應,或多或少反映了個人修行。只是那名KOL,實在與黎堅惠女士差太遠了,實在是一厘米與千億公里的距離。因此不會把兩者作比較,這只會顯得對黎堅惠女士不敬。
真正的KOL,就讓她長存我們的心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