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 片的源起和定義時至今天依然眾說紛紜,如何翻譯這個詞彙亦無定論。CULT 片可以是冷門片、非主流片、怪雞片、血漿片、怪獸片,也可以是愛情片、青春片、寫實片、歌舞片。試想像:DAVID LYNCH、疆屍、武俠片、《發條橙》、邱禮濤、《BLADE RUNNER》之間有什麼共通之處?有人主張譯「邪典電影」,取其「CULT」邪教之義,意指小圈子內受支持者膜拜的電影,也可稱為非主流電影或另類電影,彷彿邪教追隨者般,《星球大戰》、《仙樂飄飄處處聞》也可算作 CULT 片。另外亦有人主張譯「溝片」,所謂「溝」到盡頭便是 CULT,意指 CULT 片的元素荒誕不經、拼湊混雜如腦洞大開、「重口味」、低成本製作,挑戰著電影圈和觀眾的常理和底線,看過某些 CULT 片更會感到不適甚或神志不清,因此經常指 CULT 片就是導演在酒精和藥物影響下而拍成的電影。CULT 片既是一種拍攝態度,同時也是一種觀影經驗,那種 CULT 味可意會而不能言傳。每人都可有自己一套 CULT 片名單,又因為熱烈地擁戴一部電影而凝聚成一個群體。
CULT片特有的偏邪之氣到底源自哪裡?CULT 片將低成本製作反轉作為其鋒利之處,挑戰主流電影工業,擁抱電影圈中的異類地位;而 CULT 片內容經常探討角色和意識邊緣狀態,擱置日常的道德意識,挑戰觀者能耐,但又令人振臂一呼大叫一聲「爽」,還有對異國潮流文化的追捧,種種都傳遞出一種異質之感,一種「OTHERNESS」。
JERRY NG 是一名影評人及藝術活動策劃團隊 X-AXIS 的成員,90年代開始因買賣二手鐳射光碟而沉迷電影,漸漸對主流電影感到厭倦,為尋找新意而墮入 CULT 片的迷幻世界。2018 年他在 INSTAGRAM 上開設了一個 CULT 片影評帳號「講CULT所」(@CHAT_CULT_PLACE),原本只想分享自己的觀影經驗,想不到集合了一群香港的CULT 片愛好者,他至今已分享 300 多部 CULT 片,近年更與團隊舉行戶外 CULT 片放映會及連結電影、舞蹈、音樂和文學的多媒體表演。訪談當天 JERRY 戴著一副淺黃圓型太陽眼鏡,看起來有點像他喜歡的 CULT 片《TRAINSPOTTING》中的角色SPUD 的形象。
《聖山》(1973年)
可否介紹一下你當初為什麼會開設這個評論CULT片的INSTAGRAM帳號?
我以前寫電影評論的時候,有追看一個作家,他也有寫一些 CULT 片的評論,自己也心思思想寫。最初也不是打算給別人看,想自娛或是分享給朋友看,後來不知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追隨,然後演變到現在這般。初初想著寫一下自娛,因為我本身喜歡寫東西,又喜歡看一些冷門電影。
為什麼會喜歡看冷門電影?
其實是受我媽媽影響,因為我小時候都經常帶我看一些歐美冷門電影,和讓我去看明珠台的外國電影,慢慢培養出看電影的喜好。但是後來主流電影已經滿足不了我,就開始找冷門的東西來看。很多人開始看 CULT 片都是因為主流框架太無聊、太抑壓,所以找一些東西來抒發自己,可能主流電影的元素都是 A 加 B 加 C,但 CULT 片可能會有元素 D、E、F。
你如何發掘冷門的東西來看?
初出來工作的時候,我是第一份工作是做二手 LD(鐳射影碟,英文 LASERDISC 的縮寫)的買賣,那時候在公司看很多電影,每天看三四套電影,看到主流電影滿足不了我,就開始看冷門電影。
《公主復仇記》(2004年)
你會覺得現在多了還是少了這些機會去接觸CULT片?
其實比以前容易了很多。以前發掘一套電影需要十年八年才到手,現在資訊多了很多,可能電影未上映,已經可以看這部電影。現在通常都是在網絡上看電影,甚至可以跟電影拍攝者聊天。
CULT片算是一種電影類型嗎?
我認為 CULT 片不是一個電影類型或風格,它是一種電影的態度,一種離經叛道的態度,去抗衡主流框架,一種思想的解放。CULT 片通常排斥主流,甚至一部電影的思想前衛於當代的思想,我都會當 CULT 片來看。
有人認為 CULT 片的「CULT」,代表聚集了一群很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像一個邪教一樣,你如何看這個定義?
其實什麼是 CULT 片一直沒有一個官方定義。根據維基百科,有一群人很熱衷某一部電影,會穿上電影戲服去戲院看電影,一邊看一邊背頌電影的對白,那就是 CULT 片。但如果以它的定義,那 MARVEL 電影系列也在 CULT 片之列,或者《STAR WARS》也能算是 CULT 片。你問我《STAR WARS》算不算 CULT,我覺得不算,雖然真的很多觀眾一起打扮,一起演戲,一起讀書,像邪教徒一樣,但沒有打破了你的常規思想,我就不會覺得是一套 CULT 片。又如很多人說的香港 CULT 片《山狗》,只不過是將以前歐美的殺人片、 掘墳片和剝削片堆砌起來,現在的人會覺得是一套香港經典的 CULT 片。我已經看過很多歐美的剝削片,所以我覺得其實《山狗》沒有挑戰到我的新鮮感。反而彭浩翔早期的電影,像《買兇拍人》、《公主復仇記》不算是很有官能刺激,但我覺得他們很荒誕,很CULT。
還有不同地區對 CULT 片的定義都不同。在歐美地區,有人喜歡我們香港 70 或者 80 年代的武打電影、功夫電影,或者吳宇森《英雄本色》的「雙槍無限彈」,或者是日本電影,歐美地區的人也會當這些東亞電影作 CULT 片來看,因為他們成長不是看這些東西的,而我們香港人成長就是看這些電影,就不覺得 CULT。還有不同時代看同一部電影,隨時間醞釀都可能會有 CULT 的成分,例如現在回看以前的《警察故事》,可能會覺得很 CULT。現在我跟20歲出頭的年輕網友談,他們會以 CULT 片的眼光去回看以前 90 年代的奇案片,或者那時候90年代三級片風潮的電影,例如《南洋十大邪術》、《滿清十大酷刑》,但我們那個年代回看是不會當作 CULT 片看。
《太空英雌芭芭拉》(1968年)
商業片也可以是 CULT 片嗎?
TARANTINO 拍的也是 CULT 片,他只是帶 CULT 片走到商業層面。可能他吸收了很多不同地方的電影,因為他那時未拍電影之前,是一個錄影帶店的店員,他每天看了很多不同國家的電影,吸收了很多邵氏和日本片。他拍的電影像《KILL BILL》,只是他年輕時吸收的電影再用出來的電影。美國人將香港粵語殘片當 CULT 片來看,例如關德興的黃飛鴻,一個外國人看香港粵語殘片,他們會覺得更加 CULT。又例如西方人拍輪迴,像《雲圖》,在外國觀眾看來是 CULT 的,因為在外國人的傳統觀念來說,沒有輪迴這回事。西方不會接觸到忍者,不會接觸到李小龍功夫,或者再誇張一點,金庸那些一掌打爆一座山的情節,外國人會覺得亞洲的古裝片都很 CULT。中國疆屍也是一樣,例如林正英演的殭屍片,西方人會覺得伸直手跳、很僵硬的疆屍與西方的吸血疆屍是兩回事。香港以前的警匪電影,像《英雄本色》、《龍虎風雲》,西方人會也當 CULT 片,《辣手神探》中醫院下面有軍火庫,那兩支曲尺手槍一直射也有子彈,好像不用補子彈般,他們會覺得很好笑很荒誕,但香港人又不會覺得奇怪。
反過來有沒有一些西方的電影香港人覺得是CULT片?
現在少了很多,但以前 70 年代美國或意大利很多食人族電影,香港或日本人看會當CULT 片看,但歐美人會當普通驚慄片來看。
我覺得很多 CULT 片的橋段設置都像沒有來頭,不按牌理出牌。
很多時候拍電影的人,創作時靈感枯竭,想到不能再想就會溝(混)很多東西在一起,溝到盡頭就是 CULT。又或者當一個創作人在創作途中依賴酒精或藥物去刺激他的創作,出現幻覺,就可能會創作一些很荒誕很古怪的東西出來,我們看就覺得很 CULT。例如電影《聖山》,導演尤杜洛斯基就是借作藥物創作出來的。但其實有些溝片也可以是大製作,例如劉德華的《天機·富春山居圖》,可能導演真的不是當作CULT 片拍攝,可能真的當作一套華人的占士邦電影去拍,但它就是一套爛到盡簡直變成 CULT 的電影。還有好像以前的邵氏電影,其實他很多時候都是標榜大製作,好像以前有一套邵氏片叫《猩猩王》,其實他是標榜大製作,參照《KING KONG》電影,然後再加了泰山元素,其實對當時來說都是大製作。還有像《關公大戰外星人》,現在看那些模型、特技或科技,可能會覺得很「流」很老派,但其實當時來說其實是很先進的特技。
《天機·富春山居圖》(2013年)
你會否認同CULT片的源頭是美國的B級片?
B 級片的出現是美國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美國電影業想刺激市道就在戲院推出了「GRINDHOUSE」。「GRINDHOUSE」就是買一張票同時看兩部電影,一部大製作,一部低成本的製作,大製作叫A級片,小成本製作、沒有大明星的叫B級片。而「B級片」這個形容詞流傳至今都是形容一些比較低成本沒有大卡士的電影。CULT 片可以是 B 級片,但是不一定是B級片。
你認為CULT片的起源是什麼?
CULT 片的起源很多人都說是 60 年代一部美國電影叫《PLAN 9 FROM OUTER SPACE》。但脫離美國的框格看,可能 40 年代的歐洲電影是更加 CULT,有一套幾「重口味」的電影講一個人和豬發展的感情,現在看其實也很CULT。那時候已經有這類電影,不過要到大概70年代才有CULT片這個詞語。香港也是90年代到2000年才會將某些電影叫作CULT片,之前都是叫做「怪雞片」或「奇片」。
美國和日本都是CULT片文化很普及的國家。
美國 CULT 片可能會比較著重視覺上的創作,比較少沉重的主題。反而日本著重視覺之餘,可能會帶出沉重的思想出來,例如園子溫的電影,會講一些女性的問題,像《戀之罪》探討死亡和女性的性抑壓,去到一個邊緣的處境,女性會有什麼反應。美國通常會比較多血漿片,會看得比較輕鬆。可能日本人本身比較壓抑,所以會比較多深層次思考。
《鐵男:⾦屬獸》(1989年)
有很多「重口味」的 CULT 片都在畫面上挑戰觀眾的精神狀態,很多都有肉體恐怖(BODY HORROR)的成份,令到人感到不安。
都不是全部一樣,要看導演表達手法,某些導演想用這些比較不安的畫面去挑戰主流框架的思想。如果說身體變異,可以看日本的《鐵男》,把工業美學的氛圍表現得很淋漓盡致。主角將身體變成金屬,整套片是黑白片,其實在討論社會中男性的壓抑心理。
怪物也是很多 CULT 片的主題。
可以看《THE FLY》,電影是說一個科學家創作出「電子傳送艙」,可用來將物體重組並即時傳送到別處,他就將人和烏蠅混為一體變成烏蠅人,其實電影在談80年代對愛滋病的恐懼。有些CULT片只是官能刺激,有些就比較有哲學性。
有些 CULT 片的服裝也令人很印象深刻。
有套經典 CULT 片叫《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的服裝很有名,它將科幻、恐怖、易服癖、同性戀融合在一部音樂劇中。還有一套叫《太空英雌巴巴拉》,是一部六、七十年代的科幻片,那套是講太空女英雄在太空冒險的故事,加些色情的元素,再加上一些很前衛的服裝。
你如何看香港 CULT 片的發展?
香港本身的掣肘多些,拍一部主流電影都已經有很大的掣肘,更何況要擺脫框架拍出CULT 片,所以香港現在或將來都可能會難拍出一套 CULT 片。日本的話,以我所知不少導演拍攝電影前,其實是色情片導演,例如《鐵男》導演塚本晋也,和《電鋸少女血肉之華》的山口弘樹,他們都是色情片導演出身。日本色情片的劇情,例如時間停止都很荒誕,其實他們只是將這些元素搬到 CULT 片裏。可能他們剛剛讀完電影系,沒有人找他們拍戲,為了生活和在這個行業發展,唯有拍色情片去磨練自己的技術。很多導演拍獨立電影通常都是因為鄙視主流,但也有些導演最初都是拍一些實驗電影,拍了一段時間紅了,反而去拍主流電影,例如徐克。
《買凶殺人》(2001年)
CULT片的香港觀眾你又有何觀察呢?你開了這個帳戶後,會不會有更多人和你交流?
香港多了很多想吸收這些資訊,或者對 CULT 片開始有興趣的人,他們會跟我談得多。有些跟我差不多年紀,都是電影發燒友,會一起談電影,有些是二十幾歲,很多舊電影都沒有接觸過,例如《THE MATRIX》,對我來說是很經典的電影,我以為全部人都看過,原來很多二十多歲的人都沒有看過《THE MATRIX》,他們會覺得是經典電影,覺得以前的科幻片現在看起來都很前衛,可以代入現在的 AI。現在年輕一代不是很喜歡看主流電影,主流警匪片和外星片對他們來說都已經很厭倦。
人們對CULT片的印象可能是具有男性的視覺,你如何看這件事?
可能以前年代女權主義未盛行,所以較少以女性角度為主的電影。但其實近十年八年多了很多女性角度的CULT片,例如以前的電影大多都是男殺人魔虐殺女受害者,但現在也開始有虐殺片是女殺人魔虐殺男性。
似乎不少CULT片都探討社會議題。
其實都是一種表達手法,例如陳果的《去年煙花特別多》,都是探討社會議題,但有些比較奇幻的畫面加插在其中。又例如邱禮濤的電影,他本身好像是社會學博士,所以會將它吸收的議題用影像表達出來。但反而看一些真的很寫實的電影,如許鞍華的電影,我又覺得不是太合自己口味。邱禮濤以前90年代的電影,像《伊波拉病毒》會比較好看,因為比較奇怪。
其他地區有什麼CULT片推介?
南美的話,巴西有一套叫做《無主之城》,是一套比較好看的介乎主流及CULT之間的電影,你會看到巴西少年幫派的打鬥,他是講巴西的黑幫問題,是比較深層次的CULT片。
有很多人說看完CULT片之後會有精神迷糊的狀態,你自己會不會都在追求這個狀態?
反而我不會,我看的時候都很清晰,我會重覆看,然後又寫筆記,你會一邊看一邊寫,用分析的心態,不會很進入。
《大都會》(1927年)
香港的經典CULT片有什麼?
《邪》是恐怖片包裝一個騙案,整個騙案是用靈異手法包裝,但其實電影沒有鬼,他後來有角色告訴他,這個世界上哪有鬼?(最近看過一部很CULT的港產片叫《超時空要愛》,我覺得很好笑。)那個年代還沒有穿越電影的,概念來說《超時空要愛》很前衛,但當時香港人會當是一套笑片。我沒有記錯的話,導演是劉鎮偉,他拍的電影常常有 CULT 味和穿越時空的題材,他拍的《月光寶盒》也是講穿越的。
有什麼比較少人談及的CULT片?
1920 年代默劇《大都會》,其實可以看成是 CULT 片,因為它給了我很多意識上的震撼,是史上第一部反烏托邦電影,沒有它未必有往後的反烏托邦電影出現。可以這樣說,任何反烏托邦電影在我角度來看都很荒誕,因為烏托邦這回事本來已是荒誕的。像《1984》那些反烏托邦小說,其實它的世界觀都比較荒誕,但荒誕之餘可能會發生在你身上,所以一套電影 CULT 不 CULT 都要看年代,像《攻殻機動隊》講了很多關於意識和類似 AI 的主題,以前我會覺得是 CULT,但現在看來比較貼近現實。
你認為怎樣算是一部好的CULT片?
不只是提供純粹的官能刺激,可能會有一個訊息帶給你反思,平時看一件事可能是直線去看的,但你看完一套戲看可能會用 360 度去看這件事。
《LUCY: 超能煞姬》(2014年)
近年有甚麼 CULT 片你覺得好看?
LUC BESSON 的《LUCY:超能煞姬》,它是探討一個人用迷幻藥去到最終境界,當然這些題材可能是外國才拍得到。它談及一種意識上的問題,還有人類下一步進化會怎樣,可能不是肉體上的進化,可能是思想脫離肉體的這種進化。洛比桑大家都知道是誰,他是拍商業片的,這部電影可能洛比桑是「HIGH大了」拍的,他平時拍的東西好像不是很「HIGH」,像《這個殺手不太冷》很大眾的,所以我覺得對當時來說很有新鮮感。LSD 本身是沒有成癮性或傷害性的藥物,吸入很少已經能有反應,導演是藉這個電影,講一個人大量吸收迷幻藥,最終會變成神的境界。他不是直接說 LSD,他是說有種藥物進了人類身體裏面,可以將你的大腦開啟到 100%,會將你大腦平時沒有活動區塊啟動了,即是開啟人類的潛能。還有在畫面上他都拍得很超現實,電影叫《LUCY》是因為第一具人類化石叫 LUCY,電影講到了女主角穿越到古代見到LUCY,所以整部電影就是呈現了一個迷幻的狀態。這部電影跟他以前拍的電影好像沒有關係,我想因為他人生到了一個階段,都想突破自己,但這部電影沒有什麼很感官刺激的東西,他在探討的東西上是比較突出。
你喜歡的電影好像都和意識有關?
對,因為我對意識這東西都很著迷,會研究AI、意識和肉體的關係。我分享一個與電影無關的事。我小時候有瀕死的經驗,我試過被貨車撞過,我感覺到世界停止了,但我的思維還在動,感覺經歷了幾個小時,原來我只靜止了幾秒鐘,聽人說才知我暈倒了,所以當時已經意會到思想和肉體是獨立的。
你如何看 AI、意識和肉體的關係之間的關係?
我會覺得人類是上一代的 AI,宇宙是一個循環,生物的進化都在循環中,人類可能是上一個文明創造的 AI,我們現在可能正在創造另一個文明,AI 在虛擬世界上生活,只是它不知自己是 AI。(你覺得 AI 是有意識的?)現在不敢說,但將來一定會發展到有意識,只是不斷學習不斷吸收。(你覺得人是不是機械?)人不是機械人,但可能不是我們想像的本身,達爾文進化論可能是錯的,因為它跳了很多步驟,可能真的有些高度文明將人類創造出來。(你覺得人不是動物?)人類不是地球原生生物,你看地球所有生物,都有皮毛保護自己,不會被太陽傷害,只有人類才懂得保護自己。可能有高度文明力量或生物創造我們出來。古文明的智慧都很高,像三星堆文明。(與你看的電影有關嗎?)《THE MATRIX》、《MR ROBOT》都有啟發我的思想。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