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奶奶」張愛玲一句「成名要趁早」被急於出名之人奉為圭臬。鬼唔知早紅早享受咩?但每個人、每粒星、每棵樹都有自己的命途,花無百日紅,誰可以保證一剎那光輝能否永恆?我記得當年做財經記者時聽過搜狐主席兼 CEO 張朝陽唱過反調,自謔:「我的教訓就是成名太早,人飄飄然沒潛心做產品,這是失誤。人不能出名太早,更不能出太大的名。」
都 21 世紀開放至極的世代,八人女團 COLLAR 初成軍,公眾的目光仍然投放於「 35 歲的芯駖可以生得出三位 19 歲成員」這類年齡歧視的老土爭議上。
年齡,從來只是數字,用作記錄,沒啥意義,心態更要緊。有些人活得像煙花,故事二三十歲就完了,有些人到了八九十歲,還在開新 CHAPTER,寫不斷、理還亂。像 100 歲仍活得像少女的 IRIS APFEL ,天天穿得五光十色高呼「MORE IS MORE , LESS IS BORE」,還以 97 歲高齡簽模特兒,問你服未?孫悟空五百歲了才大鬧天宮,區區人瑞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大器晚成還有 38 歲才中進士的康有為;53 歲才創辦麥當奴的 RAY KROC;齊白石 58 歲才一舉成名;「漫威之父」STAN LEE 近40歲才創作《神奇四俠》(當時他本來打算退出漫畫界)。所以,芯駖以 35 歲之齡出道,何須大驚小怪?熟女有熟女的魅力,大家眼睛放在她的演出就好,數字真的可以一笑置之。
有網民封芯駖為「女人的天花板」。在我心中,92 歲的香港 INDIE 教母潘迪華姐姐才是天花板的最高端,她的硬朗、自我、率性、獨立,由 9 歲到 92 歲都未變過。姐姐生日翌日,我到她香閨探望陪她午飯,她整理了一大堆舊相與我分享。「我呢,注定是吃娛樂圈這行飯。」但是,她是在 27 歲離婚後,才開始唱歌,由香港夜總會開始,一個人在各地走埠,唱她自創的中曲西詞,捱了一段艱苦的日子,那堆舊照就是她周遊列國的記錄,更是香港首位簽約英國 EMI 的歌手,那年 1962 年。
「有次在新加坡的夜總會唱歌,中途主人家起身敬酒,大叫:『飲勝!』我覺得他不尊重歌手,一氣之下拂袖而去;經理捉住我說這樣不行,人家是拿督,叫我快向人家賠不是。我說:『我管他是誰!他沒禮貌,我就不妥協!』」姐姐談起這件往事,仍然氣在心頭,她就是這種不肯妥協的人。
簽約 EMI 時,英國掀起中國熱,CHINA DOLL 自然最受歡迎,潘姐姐卻不甘淪為商品被消費。「他們想塑造我做中國娃娃,但那不是我,唱的歌路也不是,我覺得討厭。」 姐姐甚至不願效發其他老牌歌手,挾着幾首電視劇主題曲老本走天涯年年開演唱會或走埠,她甚至連廣東歌都不唱,不因她看不起廣東歌,只是她認為她「沒有唱廣東歌的腔」。1972年,她還自資做自己心愛的音樂劇《白孃孃》,蝕了過百萬要走埠還債也不悔。
潘迪華就是樂於我行我素,寧願不紅,但要好。
挑着舊照,我特別喜歡她的一張穿比堅尼的艷照,姐姐横躺於草地上,滿有自信的笑着拍照。
「現在很多女孩子都要把自己 KEEP 得很瘦,一點贅肉都不能有,我一向認為小小胃腩加肚腩很 SEXY ,你話我有摺疊式『豬腩肉』又如何?我就是覺得靚!」92 歲的姐姐提高嗓門道,又是一臉的自豪。
我問姐姐,那些年相中的她應該也是三十來歲,一股熟女的自信掛在臉上。女性到了 35 歲,在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很多時也變成職場「生死線」,是人力市場的謬見與浪費。
一個九十歲還堅持活出自己、不妥協的歌手,你可以說她偏執,但也是她最可愛之處。
最近在達明的演唱會上,再次聽到潘姐姐的歌聲,她低聲地唱出《等着你回來》,非常的有味道。原來姐姐說,那歌在她家中錄音,當時她清唱,後期才加上鋼琴伴奏,可謂天衣無縫。
然後,我們見到 34 歲的鄭欣宜苦盡甘來成雙料女歌手。大家都成長了,不因年齡、性別、身型等等外在因素決定一個人的成就,很好。看到自己或別人的美,每個人都可以是別人的天花板。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