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時裝界從沒有想過時裝周數碼化的可能,又或者從沒有預料到數碼時裝周會於2020年實行,但經過去年年初開始的 COVID-19 全球大流行後,由 3 月的上海時裝周開始,與天貓聯合舉行全球首個「雲上時裝周」,淘寶全程進行直播之餘,觀眾更可以 SEE NOW BUY NOW,老實說編輯當時對於數碼時裝周並不看好,認為最多將整個時裝周取消發布,殊不知今日時裝周以至整個產業數碼化已成新常態。
實體+數碼=PHYSITAL=未來?
用自己的方法將時裝騷數碼化,不僅為時裝界提供展示系列的機會,亦是一次反思過往我們如何理所當然地於 4 星期內到 4 個時裝城市,每天很貪婪又能盡情地近距離享受時裝騷帶來腎上腺素急升的快感。當然傳統的展示方式早有問題出現,今次處於大流行的動盪時期,只是加快了數碼化的進程,就算將來實體騷回歸,數碼的混合輔助模式必然繼續,既能滿足親臨現場的觀眾,也能滿足沒有機會親歷其境的地球村村民。
數碼時裝騷衝 VIEW 數
當所有事物數碼化,伴隨而來的必然是量化,媒體如是,時裝騷也如是。就以 2021 春夏米蘭時裝周為例,根據意大利全國時裝協會主席兼時裝周主席 CARLO CAPASA 表示,時裝周於網上影片頻道共錄得 4,300 萬觀看次數,轉化為媒體價值約為 3,500 萬歐元,是相當可觀的數字。同時間,時裝品牌也為衝VIEW數而出盡法寶,比起其他品牌遲推出春夏系列發布的 SAINT LAURENT,就於代言人 BLACKPINK 成員 ROSÉ 的助攻下,影片於 YOUTUBE 上的點擊率達到近 500 萬,令品牌於社交媒體影響力激增。
AR 與 CGI 為數碼時裝騷增添真實感
AR 擴增實境技術早已經於網上購物與時裝雜誌中開始冒起頭來,數碼化時裝騷亦理所當然運用到這兩種技術。MIU MIU 就利用 AR 技術,與 AMO 建築工作室合作建造結合虛擬和現實世界的虛擬運動殿堂,而收看的觀眾會由 AR 技術投射到騷後的背景上。猶如置身於同一空間中。LOUIS VUITTON 時裝騷特別選址於 LVMH 集團旗下的莎瑪麗丹百貨的頂層舉行,搭起 CGI 合成用的綠幕背景,現場看是綠幕,但透過直播會變成德國導演 WIM WENDERS 作品《柏林蒼穹下》的片段,是結合A RT DECO 裝飾與科技的一次創意碰撞。
潛在環保問題
疫情突然爆發令消費者到實體店購物的意慾大減,品牌的庫存會因為季節的轉變賣不出,不只會成為倉底貨令價值大減,而要處理這些庫存便成為了環保問題。就算是疫情前,快時尚的運作模式容易造成供過於求的狀況,令每季生產過剩比率達到 30-40%。根據《2019全球福祉趨勢報告》(2019 GLOBAL WELLNESS TREND REPORT)的數字,單是時裝業便佔了全球約有 10% 的碳排放量,原因就是品牌在不斷的換季,上架時間過於短暫,造成浪費。幸而快時尚龍頭 ZARA 很快於疫情初期推出應變措施,為產品加入 RFID 標籤,令倉庫與店舖架上的服裝得以於網購平台上出售,清除部分庫存。
過於揮霍的時裝夢
去年 5 月 GUCCI 的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就發表《NOTES FROM THE SILENCE》文章,說明品牌將會減少時裝騷數目由 5 個變成 2 個,然後不定期推出不同形式的作品與大眾見面,不再有季節分別,衣服的壽命應該更長。一場時裝騷背後揮霍的資源,由製作服裝的設計過程開始,到搭建時裝騷場地的物料以及世界各地時裝人士跨越萬里去到現場,當中的碳排放數字驚人,就連 LVMH 企業傳訊與形象總監 ANTOINE ARNAULT 也表示:「讓半個時裝圈人來里約熱內盧 48 小時參加度假系列騷是很美好,但於『後疫情時代』可能太誇張了。」正預示未來更數碼化的走向是難以避免。
網上商店勢成大趨勢
網購早已是一直發展的零售業未來,實體店存在的空間本已愈來愈細,大流行封城,大眾就連到超市購買日用品都變得困難,更何況時裝實體店。根據美國分析公司 COMMERCE SIGNALS 的數據,單是去年 3 月美國封城期間,一個月的時間內網上零售增長就有足足45%。而亦有研究指出,超過半數的人對於在店舖這類密封空間感到不舒服,因為病毒是不能看見的,多數人會更傾向網上購物,LVMH 與 KERING 集團也表示未來會投放更多資源在網上商店,LOUIS VUITTON 上月也特別於香港開設專屬的網店。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