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至今,條例草案引起的訴求逐漸升級為深層的民主革命,刺眼的胡椒噴霧、連環發射的橡膠子彈、涉嫌過期的催淚彈,街頭更多的暴力事件發生。作為政治藝術家,艾未未對運動的關注從未間斷,Instagram 帖文盡是香港最新的時事動態,他指,所得素材將會用來創作藝術品、紀錄片或訪談系列。
我們確實是在前線。我們正在為人權、言論自由,以及我們關心的價值並肩鬥爭。
藝術家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而近日他在 BBC’s Today Programme 上發表講話時,表明自己對英國保守政策的不信任,暗示即使英國進行干預,也是無能為力,「作為為人權而鬥爭的人,我不信任英國。」。
無奈的事實,民主抗爭全落在手無搏力的人民肩上,人們各盡所長團結合作,面對無盡期的抗爭亦不免產生自我質疑。作為顛覆者的艾未未亦曾自問「政治藝術還依然能是好的藝術嗎?」然而即使有過偶陣疑惑,他仍對香港抱著信心。他在《紐約時報》撰文形容香港是「自由民眾不被專制機器吞併」的世界實驗室。他認為擊敗獨裁僅是「時間問題」,勉勵港人堅持下去就不會輸。
艾未未致力以藝術為政治發聲。同樣,在香港地區的抗爭者如是軟硬兼施,塗鴉、文宣、連儂場、曲直難分深入敵軍的群組,港人在政治運動上,比其他國家更擅長動用創意與幽默,究竟藝術創作的作用有多大?無形如它又怎樣介入政治問題?我們以艾未未為前鑑。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被監控81天的牢獄生活
2011年艾未未被消失了81天,重見天日之後他沒有開記者會,選擇將其力量與恐懼直接投擲進藝術,作品其後在倫敦Royal Academy of Arts與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 展出,立體模型重現了他被中國囚禁的痛苦經歷,他被非法關押時的場景。
當時,艾未未被關在一座秘密監獄長達81天,生活由准軍事部隊看守與監視。模型裝在重達2.5噸的鐵箱子,內容吐現了艾未未在睡覺、吃飯、沖澡、接受訊問和坐在馬桶上的情況。他表示:「所有細節,哪怕是他穿的藍色拖鞋和房間牆壁上貼着的白色牆紙,都是根據記憶分毫不差地再現出來的。」
政治藝術還依然能是好的藝術嗎?
對他而言沒有好與壞,它是種義務
「中國仍然處在持續的戰亂中,個體的本性,包括人的想像力、好奇心、積極性和夢想,都在被摧殘,」艾未未說,「這個國家最優秀的頭腦在這種虛假的意識形態控制中被廢了。」
艾未未對共產黨明確的批判立場讓他成了中國藝術界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甚至備受相反政見的藝術家怨恨,然而他從未妥協。「政治藝術還依然能是好的藝術嗎?」艾未未說,「那些問題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了。人們不習慣把藝術與日常聯繫起來,」
藝術只是微不足道的軟力量,當社會處於自由開放的時候﹐我們不會察覺到藝術的作用﹐但當極權扭緊它的螺絲﹐它卻成為了引人矚目的力量。
艾未未堅持以藝術美學角度訴諸公義,曾在網上公佈四川汶川地震中因豆腐渣工程致死的人。當藝術成為一種人類共有的語言,它有能力送權力機關一搧搧耳光;它成為訴諸公義的意符,不論人如何使法抹去公義,為極權清洗異見,銷聲罪行,刷掉死難者存在過的證據,但藝術無法消滅。
如果藝術只是一種高雅美學,把人類的感情同現實分離,它大概只能成為一種奢侈的風花雪月。藝術創作雖不能直接解決政治,然而卻可以介入政治,何不以藝術作為自我裝備,捍衛公義。
一顆螺絲,足以影響覆舟或載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