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 一詞在字典中的解釋是對一些物件有著崇拜式的精神,像一種信念,香港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有我們常談論的「Cult 片」,這是指以手法創新的拍攝技巧、冷門選材、風格怪異、帶強烈個人觀點,和具爭議性的電影 。通常這些電影都是以低成本製作,漠視大眾市場的主流品味,屬於非主流領域,卻於特定族群中大受歡迎的電影作品,《伊波拉病毒》與《回魂夜》為之經典。
Cult Label 一詞近年成為時裝界的常客,不少時裝網站媒體都以這個字詞包裝內容,於維基百科上所寫的解釋指出,Cult Label是具有一定規模的忠心客戶群的品牌或服務,顧客對品牌有著近乎狂熱的崇拜精神,基本上可以用「信徒」來形容之,其銷售的不僅僅是產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客戶就是Cult Label的世界中心;於時裝的角度而言,究竟我們怎樣定義 Cult Label?這種態度和信念又怎樣改寫時裝產業的發展和文化?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其實 Cult Label 成為時裝界的常客也是不無道理,從產業的生態系統和文化現象我們可以洞悉當中的因由。自從 KOL (Key Opinion Leader)文化的崛起,配合社交媒體成為市場主導的宣傳技巧,新興品牌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於 Instagram 上走紅,這些嶄露頭角的品牌因而成為時裝周街拍常見的設計,進駐行內人的衣櫥,繼而成為當季最受歡迎的wish-list,這些設計的「渴市」程度絕對不會輸蝕於大牌的 “It-items”,筆者都有好幾次遇上售罄的狀況,最氣人的是其品牌知名度也不及奢華品牌,都竟然會遇上摸門釘(應該是每位用家、時裝人購物時最痛恨的情景)。
筆者可以為大家列舉數個近年最當紅的 Fashion Cult Label,也是自己偏愛的品牌:
BY FAR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ORSEUND IRIS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NANUSHKA
NEOUS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這種 Fashion Cult Label 如何改寫時裝產業的發展和文化?先從這些品牌的共通點開始說起——Cult Label 的社交平台充斥著「網絡紅人形式」的帖文,模特兒不需要是超模,也不需要是知名人士,反而是一眾最帶貨的KOL,顯注的例子是來自法國的 Jeanne Damas。部份的Cult Label創始人甚至自己本身都是一位網紅,活躍於社交平台,像丹麥的二人組合 ROTATE;以上提及的兩點其實反映了每個品牌都有一定的靈感繆斯,呈現一種生活態度,這也符合上述維基百科指出Cult Label所推崇符崇拜精神,以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另外,這些品牌的價位屬於「輕奢」,高於平日的快時尚品牌,低於一線的高級奢華品牌;每個品牌都有一款主打,甚至是只賣一種,或者一款設計,是富實用性的,流於商業化,只要有這一款設計能夠打出名堂,就可以穩操勝券。
最後提及的一點,也是這些 Cult Label 跟傳統的時裝體系的差別,甚至在逐漸改寫時裝產業的生態系統,直白而言,傳統時裝品牌通常以一個系列的形式推出,通常視時裝周的日程和登上天橋為終點,Cult Label卻反其道而行,皆因品牌的性質較為商業化,拍出Instagrammable的照片,甚至較為實際,可以為品牌帶來更大宣傳效益,天橋質時裝周日程都未必是Cult Label需要追求的終點;這也直接影響到時裝產業的未來,當越來越多 Cult Label湧現,配合近年眾多虛擬KOL的誕生,是否代表傳統的發布模式也會被取締?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