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皮膚是護膚最重要的一環,尤其香港空氣污染指數極差的情況下,並有機會因而引起種種的皮膚問題。洗臉產品的潔淨力當然重要,但同樣地當中的成份更有必要留意是否會令皮膚過敏。
近日消委會測試了市面上60款的潔面產品,並發現有13款含有不同的防腐劑,當中9款含有致敏的成份CMIT/MIT或游離甲醛,或者有水楊酸和重金屬。而其中一款男士樣本的MIT含量更超出歐盟於今年4月《化妝品條例》的最新規定的4.5倍。護膚品內的成份多不勝數,到底有那些是我們必定要注意,以防敏感?
過敏成分1 - CMIT、MIT (防腐劑)
到底這些CMIT、MIT、游離甲醛是什麼?簡單來說,這些都是防腐劑 - 甲基氯異噻唑啉酮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簡稱CMIT)和甲基異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簡稱MIT)。主要功用為防腐,但致敏性較高,MIT更被美國ACDS評為2013年的「年度致敏物質」。兩種成分也會引致痕癢、紅疹,甚至敏感性接觸性皮膚炎,濕疹人士更要避免使用。
而游離甲醛(free formaldehyde)並非刻意加添的成份,通常是基於某種防腐劑慢慢釋放以讓產品不讓微生物污染。同樣地,過量的游離甲醛可引致痕癢、紅疹,甚至敏感性接觸性皮膚炎。
護膚品從生產的過程到開啟及使用完畢,都會經歷很長的時間,理所當然會添加防腐劑。但潔面類的產品是日常會用到,是長時間會接觸的產品。CMIT、MIT這裡的防腐劑對於肌膚於黏膜具有刺激性,如果濃度過高更會造成化學灼傷。
過敏成分2- SLS (起泡類的潔面產品)
除了防腐劑,不少潔面產品,尤其是面上不少起泡類的都含有界面活性劑(Surfactant),俗稱肥皂的成份例如「SLS」或「ALS」,這些成分容易破壞皮膚屏障,令保護皮膚的角質層的保濕細胞流失。洗臉時雖然覺得很乾淨,但皮膚會逐漸變得乾燥,甚至引起過敏性的皮膚炎。
通過消委會測試 總評獲最高5分的起泡產品
過敏成分3 -酒精成分異丙醇 (isopropyl alcohol)
在消委會的測試當中,有5款潔面產品含有酒精成分異丙醇 (isopropyl alcohol),雖然內地及歐盟現時未有規定護膚品中異丙醇的含量,而不同濃度的酒精對皮膚有不同的功用,酒精濃度高可以去油,清潔效果好。
但皮膚如長時間接觸高濃度酒精,或者頻密使用相關產品就有機會令皮膚變得乾燥。酒精含揮發性物質,在揮發過程中會把皮膚內的水分也一併帶走,長期使用會令皮膚更乾燥和痕癢,絕對不適合敏感性皮膚使用。
其餘的致敏成分 - 水楊酸、色素、香精
在消委會的樣本中,有4款含水楊酸,通常會出現在一些針對暗瘡或控油的潔面產品,用作抗真菌劑或防腐劑。雖然全部符合內地及歐盟的相關規定,但若長期經皮膚大量吸收,或有機會引致水楊酸中毒,出現頭痛、嘔吐、耳鳴等不適反應。
另外產品加入色素、香精等成分,雖然會令使用時感覺良好,但理性而論,這些添加劑都是不必要的,完全不會有潔面作用,可免則免。以鈴蘭醛為例,它屬於人工合成香料,具有鈴蘭和百合花香氣,但經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的資料顯示,鈴蘭醛有致敏風險。患濕疹人士更應避免這些成分,因它們有機會令病情惡化,嚴重甚至會導致皮膚出現水泡和出血。
要避免這類型的潔面產品,最重要就是檢查產品的成份。消委會同時指出,不少產品樣本的標籤上並沒有詳細列明全部成分資料,尤其日本品牌。所以身為消費者,要必要上網查看產品成份,以免錯誤選擇了不適合自己,或可致敏的產品。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