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了周五晚突襲上架的《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沒有?Netflix以機密滲料、逐少逐少的方式引大家入甕,賣點是互動參與式的劇集,觀眾可以決定劇情的走向及結局,Netflix力推「電視與打機二合一」背後的想法很簡單:如果觀眾是同謀,我們會更關心及投入。
《Bandersnatch》
recommended readings
事實是否真的如此?故事開端是這樣的,主角Stefan是一個精於打機的青少年,他著迷於一本可以讓讀者自行選擇不同歷險過程的讀物《Bandersnatch》,故事開首正要往著名電子遊戲開發公司Tuckersoft面試。觀眾由Stefan面試當天的早上,已經開始要代入主角選擇吃什麼早餐:Sugar puff 或Frosties?隨着這個看來無傷大雅的決定,很快之後的一連串選擇,變得非常性命攸關。
觀眾投票的不僅僅是故事主角的存亡。如果大家對《Bandersnatch》的反應熱烈,Netflix將把它作為一個強烈信號,表明公眾已準備好互動電影和電視節目的來臨,開始一個全新講故事方式的時代。
其實Netflix在2017年已開始第一個互動實驗,兒童節目《無敵貓劍俠:童書歷險記》反應不俗,今年終於以《黑鏡》作為試點,在成人節目中推動互動播放。
《Bandersnatch》
從technicality來看,今次實驗非常成功,約90分鐘的劇情,筆者花了兩個半小時不斷來回往返不同的選項,官方發佈五個結局都全看了,觀賞過程非常流暢,沒有窒機glitchy等問題,反映Netflix在軟件開發部份相當完善,能夠同時容許全球1.37億用戶觀看及參與。據英國《獨立報》一篇報導透露,Netflix呼籲不同製作人提交互動提案,從恐怖到浪漫喜劇各個類型都有,同時暗示已經有一些新作品在製作中。
事實上,互動影視不是新鮮事。從1983年的《Dragon’s Lair》視頻街機遊戲,到2006年的懸疑故事《The Onyx Project》,到今年HBO的迷你系列,由Steven Soderbergh執導的《Mosaic》,都有類似的互動性質,HBO特地為節目開發一個電話app,觀眾可以透過選擇不同角色的視點參與劇情,可惜只限美國觀眾,反應未如理想。
互動選項好似有得揀,回心一諗:does it?
今次《Bandersnatch》之成功,在於Netflix掌握了數據。我們以為決定了主角的眾多的人生抉擇,以為可以決定主角的生死,其實只是一個幻覺,製作及技術開發人員才是掌握生殺大權的那個人,但透過這次互動參與,我們的偏好一一給洞悉———我希望A死、B活等等,全部都成為數據,這些數據將成為下個節目創作上最有力參考,Netflix真正構建的是一部voting machine。
在《黑鏡》第一季首播集《National Anthem》,其實已經預告了這個互動新時代,劇中主角的英國政客,受到黑客威脅,全民公決在電視直播中英國首相要不要跟一隻豬性交,否則皇室人質就死亡。劇情展現現代科技下人性的黑暗及操控,到今季終於實現到觀眾可以參與,可以說今集《Bandersnatch》,是所有《黑鏡》中最「黑鏡」的一集。
《黑鏡》第一季首播集《National Anthem》
技術上可行兼且成功了,故事的設計也精巧,world building 功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劇中的音樂選擇很對辦,當中的彩蛋設置也賞心悅目,但作為一個真正的故事,令到觀眾投入及共鳴,進入主角內心世界,反而有所不足。筆者自己就用了太多時間second guessing,內心不斷在十秒內進行交戰,揀左邊還是右邊?而且也對主角遭遇沒有那種at stake的感覺,因為我知道可以重來,既然有五個結局,亦即是沒有一個definitive的結局,沒有this is it的感覺。《Bandersnatch》很有趣很實驗性,卻不是一套叫人情感上能夠投入的電影/電視劇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