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啲明星」和「而家啲明星」最大的分別是 —「以前啲明星」買衫著「而家啲明星」借衫著!
以前即係幾時?
「以前啲明星」,如果對自己造型有點要 求的,覺得用靚衫和靚樣招待觀眾是演出的一 部分,也是表演者的一種「道義」的話,收入 有一大截會用了來買衫置裝;「而家啲明星」, 就算有些也算非常貪靚的,也認同「令米飯班 主感覺養眼」是服務的package之一,有時 也可以一整季都不用花斗零在行頭上面(就算 有都只花在stylist的人工上,well,也許還得 買點底衫褲和鞋,總之不用買衫啦),因為時 勢不同玩法不同了,好多以前非得真金白銀才 能一親香澤的名廠名牌,如今都排着隊等着借 你著,還擔心你不打電話去申請,幾乎要像銀 行借錢般cold call 你㖭。
而所謂以前,其實十零年前,因為我肯肯肯定,零七零八零九那幾年,即使已有品牌開始紆尊降貴中門大開供明星借衫,但我仍然有幫過我一些藝人朋友買衫去出席重要場合的,可見大家還未完全是一味靠借。
但到了我舉行Concert YY的2012年,我 記得幾乎已沒有任何有點名氣的藝人會「吟荷 包」買衫出席公眾場合了(利申:那次演唱 會95%衣服都是靠各大品牌鼎力支持借回來 的),唯一分別只是大有大借細有細借,大品 牌要紅星才借到,二三四五線品牌的商借對象 也是成正比的「門當戶對」。
「漏夜買衫」的時代
我1990年加入電台工作,所以肉眼見到的「明星服裝內幕」可從那時計起!是的,我還清楚記得1991年那屆叱咤樂壇頒獎禮,當晚拿下「叱咤生力軍(女)金獎」的吳婉芳,差不多開場才上氣唔接下氣地穿著一套螢光綠色的Montana趕到紅館,事後她告訴我:「好險,喺九龍酒店搵衫搵到傍晚六點幾先搵到呢套!」
沒錯,在那個年代如果你不想出現這種危 險鏡頭,害怕有任何大場面翹起手「無衫著」, 你就得平時趁得閒一早買定好多好多的衣服, 通常多到季尾都穿不完,因為沒有任何一位蘇 民峰麥玲玲可以準確算得出你今年總共有28次 登台,31次上電視,16個press con,65本雜誌影相……
曾幾何時,服裝費的確是每個藝人最甘而最無得慳的投資。
講開又講,有一次問起「前輩」吳君如某 年某件我見過她穿上電視的Kansai Yamamoto 的下落,「一早還返俾劉嘉玲lu !」她說。
??????????(我一頭黑人問號)
原來當年她們幾姊妹剛從訓練班出來不久,賺錢不算多但百物騰貴,個個想著靚嘢的姐仔們,唯有每人買每幾件新衫輪流著,即是嘉玲買了件Kansai自己新劇開鏡先穿了,然後轉借君如做《歡樂今宵》,穿完華倩再接手著去金獅影視剪綵,如果還未著殘仲可以俾戚美珍海城大酒樓登多次台,反正那時的報紙雜誌電視電台數量有限,只要條數計得準確再加配搭巧妙,應該很少眼利又無聊的觀眾能捉到正「嘩!佢又著同一件舊衫第三次!」又或者「哦~佢哋一件衫五份著!」
唱歌演戲工作已很辛苦,「以前嘅明星」還要撥出不少時間親手照顧自己的styling,但以前人人都這樣,所以多艱難都是必經的預咗的,這一代藝人大概發夢都想不到,十零二十年後,連LV、Valentino、Dior都唔使俾錢買,打個電話便體貼地送到府上借你穿咁便宜吧!
又賴互聯網?
但是除了互聯網的流行普及,我再也想不到另一個原因,會令那些本來高高在上,要付上大疊鈔票不特止,分分鐘還要專程飛十幾小時才有機會買到的國際名牌HighFashion,會由「疊埋心水賺硬你」一夜之間變成「免費投懷送抱之餘還擔心你唔著」那麼平易近人。
是呀,只要那幾家龍頭老大揸緊宗旨 「死都唔免費借」,那些大明星們還是得死 死地氣忍痛碌卡吧?是誰第一個守唔住先打 開了那個閂唔返的「潘朵拉盒子」已經無從稽考,但放下身段的原因則很可能是某個明 星或者網紅某天穿了某件衫拿了某個袋引來 排山倒海的媒體coverage(尤其電子的網上 的),於是有些PR便覺得「橫豎都係搏版位 啫,俾啲名人明星著吓又爆紅,方便過我自 己每日又跪又求啲fashion editor同記者俾個 面高抬貴手啦!」但與其等Angelina Jolie 從幾百個牌子之中揀中你果件嚟買咁渺茫, 不如你主動出擊敲佢門免費借俾佢仲借埋俾 Sarah Jessica Parker 同 Kate Moss 同阿邊個邊大包圍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