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了,逐漸明白青春絕不止於表面。不在於身體表面有無紋、有無斑、有無鬆弛……而是在生活裏你有幾常覺得力不從心?以我的經驗來說,廿七、八歲時活得最了無生氣;每天都覺偏頭痛(其實是周身痛)、睡不好又不精神,即使放假也只想窩在家。那時還聽行家好友分享,謂三十歲是女人的分水嶺,過後體力與狀態更不堪。我心想慘了,還未到谷底哩。
人就如此;未見棺材,不流眼淚。病到怕,才開始檢討生活方式出了什麼錯。用得身體太盡固然是主因,但原來不做運動、不流汗,任你如何養生也枉然。
Born to Move
這老掉牙的說法經過美國耶魯大學與阿利桑那大學的共同研究,變得更具體和有參考價值。進化生物學家指出每周進行至少一百五十分鐘溫和運動例如步行或七十五分鐘劇烈運動如踩單車,都足以令細胞保持高機能與好的含氧量,直接改善了無生氣的亞健康徵狀,長遠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與癡肥風險超過55%。帶領這項研究的人類學家暨運動科學家David Raichlen總結:「無論人類身體結構與基因如何隨着文明與生活習慣變遷而進化,也始終是為了活動而生(born to move)。久坐不動(sedentary)的生活方式是令人提早衰老(pre-mature aging)的主因。」
這個理論也在香港得到證實。根據日本厚生省在2017年所做的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報告,香港人再度以女性的87.66歲和男性的81.7歲力壓着重養生的日本人與快樂瑞典人,成為全球最長壽人口。香港人以工時長、壓力大和生活習慣差而「聞名」,竟然最長壽?原來我們因為地方細、交通系統完善,以房車代步的比率遠較其他城市低。乘搭交通工具意味着我們必須步行,香港人平均每天能步行一萬步,比起外國人的四、五千步高出一倍也不止。這種溫和但持續的中度運動已能讓細胞與身體機能免於早衰的厄運,最終達至長壽(當然長壽到底是幸或不幸又是後話)。
From Emotion to Total Well-Being
花精療法早年多被用來撫平兩次世界大戰後、人們所受到的心理創傷,然而臨牀應用起來時,它竟連帶改善不少因情緒而起的失眠、早衰與皮膚問題。這種療法有兩個重點,一是須要經常跟進,二是以剝洋葱方式處理情緒。只因情緒經常轉變,調配好的花精配方也以兩星期為限,並非因為它「過期」,只是因為兩星期後你很可能有截然不同的需要。英國巴哈中心國際執業花精諮詢師(BFRP)Mockie Kong強調:「花精與精油(essential oil)不一樣,花精是以清水為溶液萃取植物能量,供人直接服用。另一邊廂,精油濃度卻高很多,必須經過大量稀釋才使用,而即使稀釋後亦不可服用,兩者不能混為一談。」透過與專業諮詢師詳談,找出要處理的不平衡,再以最多6至7種花精原液調配出個人化配方以服用。
服用花精是很獨特的經驗,不同人用相同原液也可能有不同感受。我試過跟兩個朋友一起服用同一款市售花精,以圖改善睡眠從而減輕皮膚敏感。我嘗來甜如北京蜂皇精,朋友甲覺得它無色無味而朋友乙則堅持它是苦的。就此我們請教諮詢師,她指人的感官很可靠,如果服食起來覺得香甜討好,多半那就是身體所需要的能量,也較容易獲得好的平衡效果。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