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3年,川久保玲找來出版社 NOBROW 及《阿基拉》的作者大友克洋,請求他們利用以往的作品為 COMME DES GARÇONS 的 2013 春夏 LOOKBOOK 封面設計一系列的拼貼畫插圖,並由川久保玲本人再著色,成為一時佳話。談到《阿基拉》,大家可能馬上就會想起動畫情節對我們世界的「神預言」,不過相比起其「神預言」,大友克洋於《阿基拉》精雕細琢的畫功和視覺效果,也許更值得我們注意。
《阿基拉》的故事背景設定於東京大爆炸後 2019 年因國家政冶腐敗而動亂不斷的「新東京」,動畫中的「新東京」宛如廢墟、暴亂四起,並且在動畫中有不少動盪四起的畫面。在《阿基拉》出版的八十年代,當時電腦繪圖還未普及,因此大友克洋就是用人手精雕細琢地繪畫出一個又一個細緻的爆炸場影和「新東京」密集度高的一片頹垣敗瓦。
《阿基拉》的細膩,源於大友克洋對動畫的執着。根據《KODANSHA COMICS》的訪問,本來在《阿基拉》經典的東京大爆炸畫面中,曾有編輯向他建議在該場景的先將整個背景塗黑,再加上白線。不過大友克洋並沒有這樣做,他想讓讀者感受到這場景的真實感,因此他花了一整晚慢慢利用黑線將代表爆炸的球體慢慢仔細地雕黑,隔天當編輯們看到這畫時嚇了一大跳,可是大友克洋認為製作藝術不可少得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毅力來製作,而出於同一個原因,他認為電腦繪圖永遠無法表達他心目中的震撼力,也是他一直堅持手繪漫畫的原因。
另一方面,《阿基拉》的獨特之處在於漫畫所呈現的抽象顏色。在 1988 年,《阿基拉》刊登於美國的 EPIC COMICS,為了不讓美國人認為《阿基拉》是來自日本奇怪的事物,於是公司便找來 STEVE OLIFF 為其上色,而 STEVE OLIFF 為了襯托出漫畫的味道,因此特意選擇了在漫畫中不常見而又抽象科幻的色彩,大大提升了漫畫的視覺效果。此外,在《阿基拉》的電影中,更破動畫電影記錄般運用了 327 種不同的顏色,當中更有 50 種色是為了這部電影而特製的,而《阿基拉》的出現,更徹底改變了西方的著色業。
過了差不多三、四十年,以今天的審美角度來看,《阿基拉》的視覺效果依然前衞,這多得大友克洋於繪畫及 STEVE OLIFF 上色時對漫畫視覺效果的堅持。在 2013 年,川久保玲找來出版社 NOBROW 及《阿基拉》的作者大友克洋初次合作,他們倆不但是曾在設計領域震憾西方國家的日本人,更在各自的行業範疇深深影響著它們的發展和思維,同時地,川久保玲和大友克洋也是代表著日本人對於設計的觸覺和執著。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