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公室,總有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也有衣著沉沉實實的兩種人。
據我非正式的觀察,前者大多是享受辦公室工作,或能夠適應當中的政治和權力遊戲,這類人大多會一直漂漂亮亮地工作,直至退休。
至於後者呢,也得分兩種。一種是本身有點古板、悶悶地。至於另一種,很大機會是刻意把工作生活和私人生活割裂。穿上女裝皮鞋和沉色衣服時,也是穿上了另一個 identity。這類人大概認為工作除了討生活以外就沒有什麼價值,下班以後的,才是人生。
我,當然是後後者。衣櫃裡面我甚至會刻意分開上班和放假的衣服,而且數量一定要平衡才放心,儘管放假的日子其實遠比上班的小……但也算是心態上的一些彌補。
為什麼忽然從衣服說到心理分析 ? 大概因為最近讀了《透視男教授》一書吧。
《透視男教授》記錄了四位很會打扮的男教授,關於「姿整學問」的對話。他們由西裝說到內衣褲,從髮型說到眼鏡。但筆錄對話中當中並沒有教你穿衣之道,沒有搭配小貼士,也沒有牌子介紹。他們只是分享自己對衣著細節位一些執著的因由,由自身成長背景的影響,到社會對男/女性別的期望,至歷史因素如何影響衣服設計的發展等,都涉獵在他們的對話中。
潮流和 Fashion 其實從來跟我沒有太大的連結,簡單點來說,我識條鐵麼。 可是,《透視男教授》讓我明白,其實每個人,不管「姿整」與否,或多或小對衣服都有一點個人的執著。細心思考的話,這些構成了「個人喜好」的小執著,原來可以有更深和廣的解讀。
不用每天 fashion icon 上身,最重要是你了解到自己穿上的衣服能替你穿上一個什麼 identity,而且那一個才是你最舒服的 identity,就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