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聖誕節母親十分忙碌,接近有三個星期的時間,她會在印尼和新加坡傳福音和分享見證,以前習慣在舞台表演、曾是水銀燈下寵兒的母親,傳福音給她帶來全新的滿足感,她視之為有意義的工作,雖然這不但是一份沒有酬勞的工作,有時還要貼錢打工,但她十分樂意,因為母親現在所追求的,是天上的財富,不是地上的名利。
說到演講,我很小的時候就下過決心,要克服自己的膽怯,在台上流利地演講,原因是六歲那年我去了美國讀書,當時一個英文字都不認識,而美國的校園文化,是要小朋友主動,學生經常要在課堂做分享或者演講。
記得一次我在香港演講,母親前來做我的聽眾,雖然我的發言內容以英文為主,母親未必百分百聽得明白,但她仍然給了我不少寶貴的意見,提點讓我以後發揮得更好,例如她說我手勢過多、表情有時過於誇張,會導致別人覺得我不夠穩重,或者感覺我缺乏自信。
講到手勢和表情多多這回事,我想除了因為遺傳自母親的演藝細胞,也因為我小時候在美國,英文不能夠完全表達我的所思所想,所以習慣了大幅度運用身體語言,有時還會加一點幽默感,或者可愛的鬼臉,去淡化演講時的緊張氣氛,這是從小得來的習慣。
從小演講就給我帶來一些壓力,因為無論是我的母親還是父親,他們與生俱來擁有壓場的氣勢,尤其是我的父親,就算他現在已年過八十,但只要他走進一間房間,就會讓全場肅靜,所有人眼光自自然然地向他聚焦,他就是有着叫人不能忽視的氣場。很久之前我就向自己承諾,要有站在台上的勇氣,要學習演講的技巧。一場演講成功,需要不斷練習之外,演講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率先了解是什麼場合以及聽眾是什麼人,再擬定適宜的演講內容,才會讓聽眾產生共鳴。
不間斷的演講,我也經歷了不少的失敗。記得一次擔任演講嘉賓,我的發言次序排在還未做特首的林鄭月娥之前,發言期間我突然忘了講辭,腦袋一片空白,剎那的沉默,可能長達20秒,當時全場鴉雀無聲,氣氛有些尷尬,幸好我即時就着現場環境開了一個玩笑,在觀眾席裏面找了一個熟悉的朋友,分享我們一起遇上的趣事,才讓氣氛變得輕鬆愉快,同時也助我渡過了一個難關。還有一次,我講了一個本以為是非常有趣的笑話,豈料觀眾沉默了,沒有一個人覺得好笑。 我唯有讓我真誠和坦蕩蕩的一面露出來,分享一些我深切的感受,觀眾感動了,愛上了這個故事。近年我經常要面對不同的媒體,也會被邀請去不同的場合發言,演講技巧也純熟不少,可見最重要的仍然是練習,因為熟能生巧。
Advertisement
Lifestyle |Well-Being
趙式芝:演講的技巧
08 Jan 2018
Comments
CREDITS
Text by 趙式芝
Advertisem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