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0年的起點,我們對未來理應有無限期待,但撲面而來的竟然是比2019年更要嚴峻的挑戰。在「離奇過小說」的世界,今日唔知聽日事,無人可以預測未來,更遑論是充滿不穩定性的藝壇。下筆之時, 原訂於3 月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和ART CENTRAL終告取消。網上流傳,香港畫廊會自發性地舉辦活動,譬如網上展覽。無論如何,相信在這一年,我們仍然可以在國際藝壇下看見以下的藝術家大放異彩。
片山真理:PERFECT IMPERFECT

BYSTANDER #002, 2016©MARI KATAYAMA.
COURTESY OF RIN ART ASSOCIATION.

ON THE WAY HOME #001, 2016©MARI KATAYAMA.
COURTESY OF RIN ART ASSOCIATION.

ON THE WAY HOME #005,
2016©MARI KATAYAMA.
COURTESY OF RIN ART ASSOCIATION.
1987年出生於日本埼玉縣的片山真理(MARI KATAYAMA)成長於日本群馬縣,天生罹患脛骨的半肢畸形,9歲時截去雙腳。另外,她的左手缺了三根手指。天生異於常人的身體結構並沒有阻撓片山真理在藝術舞台上名聲大噪。自2012年,開始在各大藝術獎項和展覽看見她的蹤影,譬如「2 0 1 7 年東京都攝影美術館新進藝術家群展 VOL.14 」、森美術館聯展「六本木CROSSING 2016:我的身體、你的聲音」、瀨戶內國際藝術節、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等等。
從小,她便喜歡時裝,亦會親手縫製衣服,在義肢上畫畫。她在東京藝術大學時,開始縫製布料與填充物的手腳,形狀有點像自己被截去的腳和不平凡的手,並放在截肢位置拍照。照片裏的她眼神冷艷,有些看來更是對鏡頭的挑釁。譬如被填充物包圍全身,置身於荒野,又或躺在一隅被珠寶、珍品、高貴花巧的布料覆蓋,露出白皙而不完整的肢體,又或躺在沙灘上,用點綴了蕾絲布、海貝、珍珠串的縫製填充物披在下半身,一如被浪潮推上沙灘的美人魚。照片中的片山真理自信而孤寂。她是照片裏的唯一一人,與物件共處,藝術家天生的不完美,轉化為藝術品的完美潛能。照片中的片山真理是某程度上的角色扮演, 向外展示的面孔,「YOU’RE MINE」系列體現到片山真理對自我身像的沉思,照片裏的元素打破天然與人工的界限。「ON THE WAY HOME」系列中,她帶着肚內的新生命,回到故鄉群馬,不一樣的心態,昂首闊步渡過一如以往的橋。
范加:生物與非生物

SYSTEMS III, 2019,SILICONE, GLASS, EPOXY,
MELANIN, ESTRADIOL, WOOD,
48 X 25 X 19 IN 122 X 64 X 48 CM,
IMAGE COURTESY TO THE ARTIST.

INSTALLATION VIEW, MOTHER IS A WOMAN, 2019,
IMAGE COURTESY TO THE ARTIST AND EMPTY GALLERY, HONG KONG.
PHOTO CREDIT: MICHAEL YU

MOTHER IS A WOMAN, 2018, STILL,VIDEO, COLOR HD,4:43 MIN, 16:9,
IMAGE COURTESY TO THE ARTIST AND EMPTY GALLERY, HONG KONG.
范加(JES FAN)的作品工藝和理論並重,結合理性和感性,無論從表現形式和藝術內容看來,同樣出眾。JES在加拿大出生,香港長大,其後在羅德島設計學院獲純藝術學士。3 月,他的作品於第22屆悉尼雙年展展出。JES的不少作品亦是對性別身體的探索,像之前在香港EMPTY GALLERY舉行的首個個展, 他用肉色牆壁和人造皮草地毯改造原本的畫廊空間。觀者進場時,撲面而來的就是氣味和質感。他的作品特別着重質感, 有種令人很想觸摸的衝動,像挪用1960年代同名的人體解剖模型的《VISIBLE WOMAN》,用上3D打印樹脂、PPE管等物料製成,像一個個被分拆的器官擱置在管子上,失去皮囊保護、包裹的器官猶如世間上的其他物質,尤其是當下科技發展的世界,所謂生物和非生物的界線愈來愈含糊。JES另一個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MOTHER I S A WOMAN》重新審視性別概念。他把母親的尿液樣本,送到美國的大學實驗室進行處理,從中利用固相萃取,分解、抽取母親的雌激素,並將之製造成一種美顏霜。在《MOTHER IS A WOMAN》的錄像裏,主角把雌激素霜塗上自己的雙頰,在生物學的角度上,這樣是否令其更加女性化?
陶輝:真的假不了

JOINT IMAGES ,2016, HD VIDEO, COLOR, SOUND,14 MIN 27 SEC,
IMAGE COURTESY OF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HONG KONG, SHANGHAI),
ESTHER SCHIPPER (BERLIN) AND THE ARTIST

JOINT IMAGES ,2016, HD VIDEO, COLOR, SOUND,14 MIN 27 SEC,
IMAGE COURTESY OF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HONG KONG, SHANGHAI),
ESTHER SCHIPPER (BERLIN) AND THE ARTIST

JOINT IMAGES ,2016, HD VIDEO, COLOR, SOUND,14 MIN 27 SEC,
IMAGE COURTESY OF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HONG KONG, SHANGHAI),
ESTHER SCHIPPER (BERLIN) AND THE ARTIST
1987年出生於中國重慶的陶輝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現時他的作品倒是以影像和裝置作品為主。陶輝對電影及電影情有獨鍾, 那與他自幼的童年生活鄉村環境不無關係。電視是他主要瞥見外面世界的途徑。而電影的肥皂劇更是他創作的素材。《我們共同的形象》裏,陶輝特意從電視裏選取十個不同片段,有訪談、劇集、新聞、真人SHOW之類。一個小熒幕在播放, 另外找來朋友或演員, 重新演繹當中片段, 在虛構的情節上再作假(演技),反映大眾媒體和我們如何相互影響, 而觀者在觀看《 我們共同的形象》 時, 再以第三者的視覺接觸當中既真實又虛假的情感。陶輝亦是2 0 1 9 希克獎的入圍者之一,在「希克獎2 0 1 9 」展出的作品《你好, 盡頭!》同樣和「演技」 有關。他在日本駐留期間, 找來日本社會中不同身份的人物,包括服務員、女學生、小孩、苦行僧、媒體工作者等等, 每人同樣「 表演」打電話。而講話內容的最後都是關於盡頭和死亡。觀者坐在小小屏幕前, 專注於影像畫面, 恍如獨立影院, 也有點像窺探者,窺伺人家對着電話傾訴的悄悄話,不禁令人推測屏幕裏的人到底有沒有關連, 他們訴說的故事有沒有交匯點。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