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數,原來我也認識不少「百無禁忌」的朋友。
去年寫過我一位由細玩到大的男閨密,在其電影剪接師亡父的靈堂上播 AV,冀父親在最愛日本女優的天籟春啼陪伴下,黃泉路一路走好。結果文章一出,不少豬朋表示有意效法,主要是女優嬌媚的呻吟聲,總比喃嘸篤撐聲悅耳吧?至少春宮片段令喪禮不至太悲傷,人生去日苦多,「畢業禮」上毋須再為人間添幾滴眼淚。
「記得燒幾個三上悠亞和松本一香給我。」狗友叮囑。
近年認識的另一位女生也有點奇趣另類。
港女都渴求男友開名車來管接管送,不是法拉利至少也是寶馬吧?她的男友也夠盡責願當「柴可夫」,但就從沒有朋友會提出坐順風車,皆因她男友開的是靈車。她一點也不介意,還很自豪每次二人在車上有很多私人空間,可以好好聊天。
「原本以為我會驚的,因為未見過大體,但當你身處其中又不覺得恐怖神秘。」記得幾年前我在英國探望移居當地的一位港女,她大無畏的向我講述幾年前當上禮儀師的經歷。我們坐在倫敦東南部的墓園聊天,附近有人放狗、午餐、曬太陽,回想香港的墳場平時誰會踏足呢?
她回憶起上班第三、四天已去了一個停屍間,裡面放了三、四十具屍體。歐洲地廣屋大、人與人關係疏離,不時有獨居老人在屋內離世長期無人發現,結果就會打電話給禮儀師去「善後」。朋友說見過發霉的屍體,也有因放太久捲起來的屍體,怎樣也弄不直平放進棺木裏。
她最欣賞英國的喪禮洋溢英式幽默,與香港死亡總被視為禁忌,有天壤分別。
「他們會在葬禮上搞笑或講爛笑話,葬禮後會大夥兒去酒吧,不是去吃解穢酒,喪禮籌備過程更是創意無限。記得有位小朋友的葬禮,所有來賓包括禮儀師都被要求穿上超級英雄裝束,亦有葬禮會播勁歌金曲,有利物浦球迷更要求狂 LOOP 球隊隊歌〈YOU’LL NEVER WALK ALONE〉。」她說。
每年去巴黎,例行公事會去墳場遊,因為歐洲的墓園一點不陰森,還有許多名人墓地的墓誌銘非常具啟發性。
對死亡的想法,西方自然也比東方豁達。她說歐洲的年輕人流行分期付款「準備」自己的葬禮,不想離世後家人籌備白事頓失預算。明明港人出名很早就為自己作職涯規劃,我很多朋友大學未畢業已開始買大大小小的保險;一旦有喜即以嬰孩的超聲波照片去申請名校幼兒園,認真 WELL PLANNED。但反而未聽過朋友很早為自己準備「最後一程」,更遑論為自己最後 PARTY 分期付款了。
禮儀師朋友說,她這職業最大的意義,不是處理逝者事務,而是安慰生者心靈。
記得某年「師傅誕」,我便去了朋友位於山旮旯的棺材倉參觀,何其壯觀的千多副棺木就在眼前,其中一副「龍棺」雕功精美,吸引了我的眼目。「棺二代」說,這原來是一對龍鳳棺材,源自同一棵大楠樹,材料非常稀有,尤其是要做舊式的中式棺木用料特多,約莫等於一卡火車長的圓形大原木材,只能剛好做雙棺,有錢夫妻冀死後同葬連理枝。
結果是太太早走一步,所以鳳棺早就用上了。龍棺至少放在倉庫已半世紀以上,如果男主人在世也一定是人瑞。「棺二代」估計男主仙遊時,家人可能忘記了或不知情他老早為自己作的死葬準備。但做生意堅守「售後服務」,一旦收足錢就會免費提供存倉服務,直至世界末日。所以龍棺就一直擱著,等待它的主人。
得悉大俠徐少強離世後,正處理白事的徐太傷心過度,也心臟病隨夫而去,而她芳齡五十未到,感嘆。「棺二代」說,曾經有夫婦意外同死,子女明知香港法例規定一副棺木只能盛載一個人,仍然為父母打造了一副雙人棺木作儀式之用,讓父母手拖手的向世人道別,最後再分開落葬。
黃子華與許冠文香港兩代笑匠的新戲《破地獄》就破格以殯儀業為主題,更首次在殯儀館實景拍攝。
黃子華與許冠文香港兩代笑匠的新戲《破地獄》就破格以殯儀業為主題,更首次在殯儀館實景拍攝。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