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自己,我們每天,會用多少張紙巾?洗完手一張,食完飯一張,然後擤鼻抹枱又抹汗。世界綠色組織今年有調查顯示,香港人每人每日用超過 7張紙巾。方便的代價,就是可怕的消耗。造紙巾要砍樹,我們紙巾不離手,每天就為堆填區製造665噸垃圾。這生活習慣,可改變嗎?手巾仔,是一個很好的原始選擇。以減廢作旗號的The Chief Project,因此而生。
減廢再減廢
Agnes的家,是經營布廠的。布廠經常要為客人做不同的版布,可是每次真正用的布,只有少量,大量布料因此囤積在倉,每隔幾年就把大量優質布料送去堆填區,十分浪費 。「而且這行業製造嚴重污染,所以在這行工作多年,我一直都在想辦法,嘗試改善情況。」Agnes說。
去年年頭,布廠又要清布。Agnes看不過眼,於是先把部分布送給有需要的機構,然後把另一部分,運到荔枝角街頭,免費派發。「那兩天有接近1000人來取布,其中有兩個滿口英文的男生,Howard和David,亦即是The Chief Project的另外兩位創辦人,跟我提出了這個用棄置布來造手巾仔的計劃。」
Howard和David自小讀國際學校,多年來一直積極推動綠色生活。他們曾試過在自己的朋友圈內,統計每天製造的垃圾種類與數量,發現紙巾原來高佔着第二位。「這兩個剛畢業的年輕人,一向喜歡用手巾仔,於是就想到推動以手巾仔代替紙巾,嘗試改變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恰巧知道Agnes派布,二人便來找她,提出了以棄置布料造手巾仔的計劃。「我很樂意跟他們合作,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要在本地生產。因為從環保角度出發,本地生產可免除外地運輸製造的碳排放,把資源留在這裏,亦可benefit本地工人,促進社區經濟。」
建立社區經濟
於是,Agnes找到了觀塘翠屏邨的香港婦女勞工協會,一個一直在做環保手作,又會接些小規模縫製工作的小工場。附近的屋邨婦女,有空便會下來開工,幫補家計。「我們的唯一要求,是手巾邊要車得幼,但他們對製成品的要求,反而更高。」小工場沒有裁牀,也沒有特別的衣車,女工們必須小心順着布料的車線,逐條手巾用手剪裁。她們的車工十分細緻,每條手巾仔的圖案花紋,都不會有歪。「全部都是時間和心機,因此每個鐘頭,只能車到三條手巾,有時他們發現有造得不好的地方,甚至會把車邊拆掉,重新車過。」
The Chief Project去年7月正式啟業,除了在網上銷售,亦會參與一些本地市集。Agnes表明,他們既非NGO亦非社企,而是一盤推動環保同時善用本地資源的簡單生意。「布廠一日仍在,就有源源不絕的版布。我們以低價購入布料,給它第二個生命。有人質疑,The Chief Project一條無牌子的本地手巾仔,為什麼要賣$60?其實,許多英國或者日本進口的手巾仔,平均都是這個價錢。香港人願意花這錢去買,當中其實大部分錢,是拿去了付廣告、運輸和舖租,他們卻不願意讓本地勞工賺多一點,讓低收入家庭每星期起碼有一餐吃到三餸一湯,這一點真的很奇怪。」
香港人都愛方便,很少用手巾仔的習慣,「要給他們灌輸這概念,是最困難的事。」所以每次Agnes有機會接觸客人,便會細心解釋用紙巾這個非常不環保的習慣,同時希望明白The Chief Project的做法及理念。「最近有個客人,一次過買了48條手巾仔,送給她的親戚朋友,希望他們也能改變生活習慣,給我們很大的鼓勵。」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