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藝術家而言,創作的靈感多來自於自身經歷。而對於台灣畫家蔡昀儒而言,除自身經歷外,創作靈感還來自《紅樓夢》。因為兒時初讀《紅樓夢》時,對於作者描述的現實與虛構之間模糊界線感到著迷不已,蔡昀儒以此為養分,慢慢拓展出自己的畫像世界。
「迷濛」與「脆弱」是她的作品常予人的感覺,但除此之外,「來來回回的執著」與「想看清什麼的慾望」也蘊含其中。因為迷濛,所以更需要在當中執著地找尋著什麼。在她的作品中,你會看見身體某一部分的聚焦、像是她本人的自畫像、顏料來回堆疊的層次感,這些畫作同時也包含著她對自己的誠實,在反覆對自己的提問中建立起畫中如迷宮般的空間。
而她與藝術家 LEAN 合作的《珍珠母》更是將心中的提問不斷放大,將「渴望解答這些疑惑」的情緒投放在畫作中。讓觀眾也像畫作中的女孩一樣,奮力地想從潮濕的空間中掙脫開來,得到心中的解答。
可先簡介一下自己嗎?
1998年生於台灣台中,目前就讀UCL Slade School of Fine Art MFA painting。喜歡紅樓夢也喜歡 Alexander McQueen。
畫畫是你最常用的創作媒介嗎?何時開始執起畫筆?契機是怎樣?
是的。大概是幼兒園的時候,開始很常照鏡子也注意起了生活中或影視
作品裡的女性角色,便很想試著用鉛筆描繪出擁有不同性格的精緻女孩們,
然後再幫他們編織天馬行空的幻想故事。那時候的風格深受日本卡通影響,
,所以筆下人物除了都有著與自已相似的五官分佈比例,還有睫毛像扇子,
瘋狂閃爍的巨大眼睛。後來逐漸著迷於聚焦在微觀的身體部位,比如說手跟
腳,所以從小學課本到高中課本的內頁空隙都充斥著這些沒有主人的肢體,
還有橡皮擦擦拭、自動鉛筆反覆刻畫交疊的痕跡。

有過最喜歡的合作或難忘的體驗嗎?
目前十分享受這次的合作,也特別期待接下來要畫的第三章場景!
在你的畫作中,三種最不可或缺的元素會是什麼?
層次(不管是顏料或意象方面的堆疊)、 克制下的騷動、自畫像式的投射感
你又會怎樣形容自己的畫風呢?
在即將刺入圖像漩渦的匕首上裝飾了許多繁複綿密的花邊與蝴蝶結。
你的作品予人迷濛、脆弱的感覺,你認為作品能反映創作者的個人性格或喜好嗎?
我認為是反映的。而我的作品除了迷濛與脆弱,還有來來回回的執著與
「想看清楚什麼」的慾望,所以創作對我來說很像是在一片朦朧夢境中尋找
著刺點的捉迷藏,意猶未盡之外,也可以反過來在過程中更認識自己。

你最喜歡的畫家又是誰?為什麼?
我每個時期喜歡的畫家都不一樣,名單上有 David Lynch(他也畫畫的),
Hieronymus Bosch, Balthus, Francis Bacon, Henry Darger 還有宋代水墨畫
家,現在著迷於Yves Tanguy 平滑的畫布表面,配合他所描繪的景象所
傳達給我的一種時間被無限放大的悠遠感。我認為我喜歡的畫家都有這樣的
特質——他們都特別擅於營造出「氛圍感」,不管是構圖、顏色還是敘事的
安排都讓我像在閱讀一整部或一個擷取章回的文學作品,然後把線性時間與
空間全部濃縮在一張畫布上。這也是我一直在自己的繪畫中所試圖描繪的質
地與感受。
平日的創作靈感是如何得來的?
我一開始的創作靈感來自於自身經驗與紅樓夢,除了因為能連結到自己成
長於傳統大家庭的童年回憶,還有因為曹雪芹對於細節的刻畫以及現實與虛
構之間模糊的界線,讓每一幕每一景攤開都像一幅華麗又意味深長的水墨工
筆長卷。而後這些兒時記憶與初讀紅樓夢的感受慢慢轉變為養分,以這些情
感為基礎,繼續拓展自己的視覺語言以及觀看世界的方式。

最新的作品「珍珠母」是個合作項目,你可以為我們介紹一下嗎 ?
我跟Lean的第一次見面是我們一起去看一檔展覽,聊天過後發現彼此的美學
品味相似,也談到了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的精神潔癖,以及倫敦當代藝
術領域裡的國際留學生處境,以上種種便是促使我們想把平時的觀察利用視
覺藝術呈現出來的原因。故事主角也以我們兩人為原型出發,使用巴洛克珍
珠、蚌產珠的過程來比喻主角視角及觀點被形塑的一連串經歷。
我覺得我們的合作模式很有趣,我們就像彼此的責編 —— 當Lean 在寫文字
時,我從旁檢視內容、語意、修辭,給一些增修方面的建議 ;換作我畫圖時
,Lean 也作為一名觀眾提出對構圖、人物塑造、氛圍感的想法,讓我更能得
心應手的投入在對細節的處理。
這次的合作有為你帶來新的衝擊或啟發嗎?
有的。在畫《珍珠母》的過程除了給我對於在繪畫方面展開新系列的靈感之
外,也因為這次的合作讓我更確定思想以及文本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你會希望你的作品能帶給人怎樣的情緒或信息嗎?
我希望能透過《珍珠母》裡的圖畫傳達出一種「試圖想解答心裡疑惑」的焦
灼感——潮濕的水蒸氣、幻想出來的蝴蝶、用力摳地的腳趾,還有人物的
表情拿捏——這些符號都暗示著主角想劃破層層圍繞他身旁的繭,並透過使
用細緻的鉛筆筆觸做出表象過敏般的質感,同時呼應著主角的心理活動。
對於你來說,創作最重要的一種「條件」會是什麼?
自省。我覺得其中包含著對自己誠實,也是我之所以選擇繪畫這個媒介的原
因:因為繪畫的過程就像是反覆對自己的提問。那些猶豫、懷疑、確立在我
的心理和作品中建立了一個如迷宮般的空間。也像是一面鏡子,反映了現實
、我以及繪畫之間持續逃逸和理解的循環關係。
今期我們的主題是「Peace, Please」,對你而言「PEACE」是種怎樣的狀態?
我覺得很多事物都是相對而論的,所以 peace 可以是身處在混亂 (chaos) 之
中理性選擇下的結果,它們同時存在也互相消融。對我來說,達到chaos較為
容易, 因為可以肆無忌憚,但如果這時有另一個包容、節制的力量稍微往回
拉那麼一點,我覺得曖昧或耐人尋味的美就會出現在這個推拉的過程之間。
你又希望你的作品能帶給人這種感覺嗎?
算是這樣的。我會希望我的作品帶給人「某些」感受,它有可能是peace,
也有可能是模糊矛盾甚至是尖銳的,但其中不乏有著我對於畫面如何表達所
做的選擇、筆觸的堆疊運用以及思考軌跡,進而使觀眾也能浸淫在經過細膩
推敲下,我所一筆一畫構築出來的想像空間裡。
就當這一期的 MING’S 是你的時間錦囊(請好好收藏)你對未來五年有什麼目標呢?
充實自己,持續作畫,寫寫文字,然後有機會的話希望能在香港開個展,總
之就是繼續認真對待每件作品!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