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為何執迷有沒穿崩?即使仿/偽一鏡到尾又如何(譬如滿島光為Mondo Grosso來鰂魚涌、油麻地和深水埗拍攝《迷宮》MV?作為一種拍攝技巧它到底想說什麼?假如《鳥人》並非全片「偽一take過」,恐怕失去觀看性也無緣奧斯卡。在菲林粗微粒年代,它叫作「長鏡頭」,因菲林長度所限,希治閣假裝一鏡到尾的《奪魂索》其實有十一takes。首部真正意義上全片一鏡到尾,要等到數碼高清年代,蘇古諾夫96分鐘穿越俄國三百年的《俄國方舟》(Russian Ark),攝影眼化身歷史幽魂。從始,一鏡到尾成為真偽「長鏡頭大師」挑戰考核,內地青年導演畢贛處女作《路邊野餐》,先來四十分鐘向塔可夫斯基「致敬」,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六十分鐘一鏡到尾中途還要插3D,炫耀花招,愈拍愈走火入魔,相比《屍殺片場》37分鐘,更顯藝術的虛榮。
回說香港,早前《樹大招風》三分一最佳導演黃偉傑為港台電視劇「火速救兵IV」《火伴》,以三分半鐘一鏡到尾開場,在消防局拍足18 take而成熱話,連被致敬的真消防員,也有接力手執攝影機參演,受網民激讚是有heart的誠意之作。當一鏡到尾成為新世代影像語言時,如何將這種技巧融入別有用心的內容?有哪些一take過能讓觀眾看得動容眼濕濕?想起黃偉傑恩師杜琪峯《三人行》在這座命名「維多利亞」的醫院裏,結尾上演十分鐘慢鏡頭槍戰,人肉演出真慢動作,數十演員接受形體訓練兩個月,為的竟是重新演繹那場槍林彈雨運動意象?畫外音王菀之翻唱羅大佑的《之乎者也》,請來林夕把歌詞中的「祖先」改寫為「老師」:「很久以前,我們的老師都曾經這麼說/現在聽聽/我們的青年他們在講什麼/但是他要想想/到底你要他們怎麼做」?坐在同一條維港船上,無論男女老少,沒人能獨善其身,「知之為知之/在乎不在乎」。
青春.破繭重生
青春,不囿限於生理,真正在乎的,是年輕好奇心,它可以是「一種看待時間的方法,從而再與空間以至我們的城市角力起來。」由廿多位文化研究學者工作坊結集成書的《香港關鍵詞:想像新未來》,以浸大副教授周耀輝撰寫的〈青春〉作結。主編朱耀偉教授在代序中說,「『青春』是不同文化產品的常見主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召喚重新生產文化的不同可能性。文中羅列了《彩色青春》、《烈火青春》等著名例子,指出『青春』其實在不同年代都以不同方式呼應香港大事。」教授以此作為抗衡近年常聽到香港文化衰老以至死亡的說法。「『趁我們還有青春,趁青春還有我們』,不但是香港,也是人生關鍵所在。」
以前,叫烈火青春。現在,叫勇武青春。一take過,愈縮愈短,速戰速決,特別是來到Facebook也不看的Instagram<世代。歷經過去五年後,香港終於從戀舊中解脫徹底新陳代謝,垂老身體被再次重新激活,孕育的能量不得已極速長成,高登哥退場交波給連登仔,Ig上有人將防彈少年團出道六周年跟那天的香港連結起來。
剛過去的整個月,街頭滿溢汗水混淚水,暴烈又躁動。一臉稚氣的同學們,純真但堅定,校服配眼口裝備dress code,從校園自動自覺湧入社會歷史現場,這本身就是一波接一波的青春運動,驚世矚目。一take過game over聊天谷重新調度再來下一take<,肉緊地為我們這些大人,奪回原屬這座城市的青春未來,無怨無悔。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