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裝精」真是個學術銜頭,主修科目大概是「睇衫」、「買衫」和「襯衫」 吧!學懂了理論後,走出課堂 “to see and to be seen”,就算不是 Internship 至少都是 field practice,總之唔做過都幾難畢業。
咁問題嚟嘞!喺香港,去邊度睇靚人 (同俾人睇吓自己夠唔夠靚)最好?啲靚人去晒邊?
華山論劍都要有座華山至得㗎?
咁華山呢?
recommended readings
大家都忘記了或者不再 care 了,人與人之間的邂逅還是透過實物進行才夠震撼才夠刻骨銘心吧!
不是什麼事都可以上網做的
社交網絡發達之後,好多人都「去咗另一個世界」。時裝精的「睇人與被睇」活動早已移師網上進行,對我來說,唯一的好處是「不用撞彩」,是的,古時大家著到靚靚走上街等人望和搵人望,大概都得先規劃一個路線圖,想想星期幾什麼吉時由邊度走到邊個大利方位,中途在邊度停站飲茶煲煙逛街才能撞見最多的「目標觀眾」(是的,不是「任何人」,只有認得出你那件斗篷是當季 Jean Paul Gaultier FW1990 的「識貨者」才計分),否則也就浪費了那天打扮的一擔心機。
但自從有了互聯網,在物理世界錯過了你「倩影」的潛在收視率,都可以透過你自己貼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面的 selfie 或 真假街拍「撈返」,總之要睇到你的遲早一定搵到嚟睇,完全唔駛碰運氣!
人肉沙龍
即使只一格,經典的偶遇已不再,但是時裝精之間彼此用眼睛留住溫度速度溫柔和憤怒的例子,這麼多年來,我還是隨口便能數出三五七個的。
沒有手機鏡頭硬生生地記下,但被記憶修飾過才錄下的印象總是遠遠的更動人。
有次在巴黎 Colette 地面賣 Street Fashion 那一層,忽然有個三十歲左右長得並不合乎主流審美的法國男子走進來,全身穿戴的都不是新衣更非名牌(為什麼我能看得出「不是新衣」和「非名牌」? Come on !這點功力我還是有的好不好!),卻好看得驚人!其實是我平時覺得很「時裝 Cliche」的「由頭黑到落腳」,略殘的黑色 V 領 tee、略殘的黑色鬆身軍褲、略殘的黑色 Jordan 第 4 代波鞋,重點是外面襯了件勁殘的黑色 tuxedo jacket,前短後長真係燕尾嗰隻,再一手拎一個略殘的黑色電單車頭盔,好似再另一手拎住個入住食物同礦泉水嘅超級市場膠袋,好似啱啱去買完餸好不經意咁行入嚟打書釘(我當然知佢唔係等閒之輩亦唔係唔覺意喺呢個鐘數入嚟呢度啦!)
不過我當時都唔理得咁多,心裏面被點着的唯一慾望是「我要即刻去二手舖搵件 Vintage Swallowtail Tuxedo ! 」仲要當佢最 casual 嘅外套咁襯!
時為 2001 年左右,總之遠遠早於各大品牌把踢死兔帶回潮流中。
又有次在表參道青山通交界那個十字路口,我們只有一條斑馬線的時間,他朝北我向南,他紮了個古裝浪人披頭散髮的鬆髻,穿了條都幾爛吓的藍色 torn jeans 加人字拖,上面是 grand-dad collar 的麻質白恤衫,犀利的是他外面罩了件半舊和式浴衣 Yukata,黑底粉紅花,而他居然有本事 french tuck 了那件衫,即是瀟灑地把那件拖地長度的和服前幅「攝」了一半入褲頭,又「拋」返少少山來做 draping !我當時決定在那兩秒間啟動自己的 photographic memory,記實呢種前所未見的著法並回去模仿!吓,你話「好前所未見咩」?係呀!當時係 2003 年喎!
回到去「啲靚人去晒邊?」這個問題上,如果以前巴黎有過 Colette 和附近那截 Rue Saint Honoré,東京到今日仍然有整個原宿南青山甚至整個涉谷區,那麼香港呢?香港還有沒有這個 ”to see and to be seen” 的勝地呢?唔係人多就算「勝地」喎,要靚人夠多先算「聖地」喎!
如果你問而家,我真係要諗一諗! 如果你講以前,我都仲記得一兩度, 下期可以同大家交換 notes。
(未完下期續)
recommended reading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