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求學時,有次受邀參加某集團的市場調查。
當時還未分得開何謂主流,何謂niche。所以得悉亞洲銷量第一的時裝店是Uniqlo,我當時的反應是「怎麼可能!」(超級激動)。
首先,7、8年前的Uniqlo只有與Jil Sander合作的聯乘系列與時裝沾得上邊,其餘的款式都基本到不得之了,是時裝嗎?我實在難以說服自己。
第二,當時Uniqlo最紅的是那一 pack pack的純色T-Shirt。是時裝嗎?我實在不敢苟同。
第三,成衣還是與時裝有分別的。基於Uniqlo母公司Fast Retailing 的關係,我一向視它為一所成衣/ 零售企業。所以說:是時裝嗎?我實在沒有接受這個假設的理由。
筆者相信,Uniqlo亦無意化身成一個「時裝品牌」。就如其名:Uniqlo,you need clothes!品牌多年來志在提供一些人人都需要的衣物,例如是牛仔褲、T-Shirt與恤衫等等的基本款式。不花巧,但人人需要。
時裝產業未日的先兆?
多年後,Uniqlo當然越來越起勁。有不少的聯乘系列都是時裝人的心水之選,但是,依然是基本的款式,而非那類Fashion Forward的設計。
只要逛了一圈Uniqlo,轉個街角就見到有不同的路人都身披Uniqlo的產品,如一套又一套的制服般,叫我逐漸接受它是亞洲第一「時裝店」的這個銜頭了。
其實,路人身上的所謂「制服」,又有何弊處?曾聽過友人一種說法:多得那些便宜的時裝店來港插旗,現時的香港人衣着因此好看得多了!
上述描繪的現象:打扮單一化;表面上唔關我事。但是,當中原因其實與傳媒角色息息相關。到底何解現時大眾傾向「人有我有」,那個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的The sense of Unique 去了那兒?還是我們逐漸不需要時裝來增強個人的獨特感?
說到這兒,容許我陰謀論地提出一個假設,「打扮單一化」,會否是時裝產業未日的先兆呢?人們對時裝的需求亦大不如前,我們或許若干年後只需基本的款式。設計師繼而被淘汰,世上只需打版師,就能成事。
「打扮單一化」的始作俑者
近年,本地傳媒風氣由當初娛樂周刊的「最佳/ 最差衣着」,進化成今時今日的「時裝車禍」。
「時裝車禍」這個字,不但是藝人們避之則吉的一個罪名,它還代表bad taste,它是臭的,它是值得被譏諷的、它是需要被網絡公審的一個銜頭。
就是因為這個名詞的出現,藝人們都傾向play safe,不再take risk了。容祖兒身披Vetements的珠片裙裝,被笑是冰皮月餅的保溫袋。但其實她早在幾年前,以一頭粉紅假髮配千層裙,再穿了一雙無後跟的高跟鞋示人。形象誇張10倍吧,但效果卻驚喜得很。而Vetements那身打扮,在我而言只是小兒科而已。
不過,容祖兒穿什麼,又關你什麼事?請不要看少本地名人的影響力。淘寶商家會收集各個名人的照片,然後打版,「照辦煮碗」推出服飾銷售。所以,當藝人play safe時,會否影響到大眾的口味和選擇?這個問題難以量化的證據證實,但是,只要細心觀察,答案自不然會揭曉。
除了「時裝車禍」對藝人的影響,筆者曾經在網上看到友人被一位網民偷拍,繼而上載到社交平台公審。這件事對我朋友的影響頗大。他本來就不是個打扮出位的人,無故被人公審,感到委屈,「我到底做錯了什麼?」那時的我亦接不了話。但是他的打扮卻因此由SLP變成了COS。旁觀者(即是我)眼見,只感到心酸。網絡欺凌文化的傷害,是真的會改變一個人的。即使兩者從未碰面。
雖說時裝一向被說成是小圈子玩意,孤芳自賞,是「人有,我不要」的那種孤高文化。但同時是一種工具,了解”who you are”,”what do you want”的一個媒介。所謂的車禍,正面一點看,只是個人的新嘗試。
新嘗試重要嗎?它能帶領世界進步,叫女士們由高跟鞋解脫成運動鞋混搭的風潮。它不重要嗎?若然它不重要,時至今日的女士應該還在奉承「三尺金蓮」的標準,飽受束胸衣、裙撐等等的束縛。
所以,時裝車禍是禍嗎?它代表一種新嘗試,帶着創新的精神,同是一種學習過程。
舉近日我們相繼的時裝車禍報道為例:時裝(最嚴重)車禍:盡是妖魔鬼怪的內地時裝周
Amy小姐的打扮出眾,但到底何解會成為「車禍」?個人而言,Amy的妝頭其實已經十分搶眼。若然在配搭方面依然採用了比較高調的方向,整體而言,容易錯失重點,同時亦會叫人吃不消。
相反,雖說名模Ruth Bell本身美若天仙,穿什麼都漂亮。但是一身深沉色調的西裝配搭,反而平衡了浮誇的妝容與髮型。這種示範,其實值得Amy小姐作參考用途的。不過,最終還是取決於個人選擇,我們不能強加自己的一套在他人身上。但卻能從別人身上獲得一些啟發。車禍與否,其實只有當事人能決定。
作為時裝記者,深知時裝的定位難免是NICHE的,但這不代表我們能成為幫凶,助長時裝膚淺化,繼而打擊他人作嶄新嘗試。就算是時值GO MASS or GO HOME的傳媒年代,希望各個同業依然能夠堅持崗位,捍衛時裝的價值,薪火相傳地教育大眾何謂時裝,互勉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