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次對自己不滿的原因嗎?是昨晚洗面時發現毛孔過大、今早化妝之際暗粒累事、還是在剛剛過去的20分鐘刷過社交網絡的貼文;叫你不敢怠慢,然後忙於敷面膜、修眉和健身,著了魔般彌補自己的「缺失」?不用擔心,此等經歷「是她也是你和我」。尤其身處在網絡年代,我們不用透過電視螢幕,便能接觸到大大少少的俊男美女…久而久之,我們好像眼球只停留在「男神」和「女神」等等的美麗面孔;不禁在心中疑問:「為甚麼男/ 女神不是我?」
Vouge Italy曾經以整客為題,拍攝了別具意味的硬照。
對不起,打擊你
一向認為「我要做女神」等等的說話是青春期無病呻吟的症狀之一。直至近來看到一段影片,才發現原來背後亦有段暗謀論。片中除了指出時裝雜誌的廣告內容多得誇張外,還帶出了不少發人深省的重點,與近期社交網絡上被熱烈討論的話題— “Unachievable Beauty” 可謂不謀而合。
其一例子,更拆穿了 Fast Fashion 泳裝模特兒的面紗,指出其”Perfect body”經過大量後期加工,已不能稱為 “retouch” 了;然後,作者延伸論點,指出時裝與美容硬照的秘密任務,原來只志在塑造一種具有距離感的「完美」審美觀,務求讀者在翻過數頁雜誌後,便感到失落、憂鬱和「原來我很不完美」等等的負面想法,繼而激發她們購物,彌補個人「缺陷」。
捉心理的商業遊戲
無獨有偶,I-D 於去年亦發佈了一篇文章,於文章首段淺談了”Unachievable Beauty”的後果。節錄如下:
「在過去25年中,年輕人中的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發生率增加了驚人的70%。據估計,16歲至25歲之間的4人中有1人有自殺念頭,在我們的朋友或同事當中,我們一生中將經歷某種形式的精神健康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範圍內,在精神衛生技術人力資源的分配方面存在巨大的懸殊。』
但是,令人更擔心的是,這些數字將在未來五年內大幅上升。明顯的原因可以確定為:社交媒體的增長,財政壓力和媒體描繪不可實現的“美麗”
Nick Knight, Pale Rose
猶記得當初求學時,課堂講師分享了一些空內設計的冷知識,闡述了商場和店鋪設有多面鏡子的原因,指出此舉是推動顧客購物慾的策略之一。因為,在心理學而言,當人突然在鏡子前看到自己的倒影,自卑的人會傾向放大個人缺點,例如是對自己身型、皮膚上的不滿,統統都會因彈指間的倒影,放大了心中的「缺失」,叫商人和售貨員「趁虛而入」。
換句話說,你今日花的錢,或許有部分是這段暗謀論幹的好事。那麼,你還甘心當個「自卑精」嗎?
一場半明半眛的革命
由以上數個例子可見,購物慾與個人心理健康有一定關係。但是,歌頌個人主義的概念,其實早於90年代已有不少例子。到底為甚麼時至今日,我們的審美依然毫無進步?
或許是現時的時裝設計品牌缺乏信心,才被迫要出奇制勝,說服顧客購買他們的設計吧。
其實,被”Unachievable Beauty”所吸引的顧客郡中,有多少是真正欣賞其設計而買帳呢?筆者相信,時裝的功能在於能賜給我們自信;而這份「自信」,是不應建基於”Unachievable Beauty”的。就如筆者喜歡 Comme des Garçons,不是因為穿上它時,讓本人看起來像某某「男神」。反而,身披川久保玲的設計讓筆者更明白到自已的特質,所謂的 “The sense of uniqueness” 莫過於此。
因此,Comme des Garçons近年的硬照廣告亦見少買少,即使有,亦不需要借用明星魅力來顯示其設計的吸引之處。「自信」,真的不用常常掛在嘴邊的。
Comme des Garçons是90年代反對主流審美的先峰之一,不但大膽採用了素人作廣告模特兒,面上更不帶半點妝容,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中國攝影師Renhang同樣喜歡邀請素人當模特兒。其實又何須戲劇性的後期加工?只要攝影師了得,素人依然能在鏡頭前展現最「真我」的一面。
剛發佈的Balenciaga 秋冬2017男裝系列,由素顏的素人模特兒展示最新設計。
魅力與外貌向來不成正比,只是很多人都誤會了,認為缺乏魅力是外貌所致,便逐漸完成合乎他人預期的事;繼而走火入魔地護膚、美容與盲購時裝。可惜,即使閣下購入了A&F那條紅色短褲,亦不會為你帶來性感的身材;就如你穿上一身黑,亦不會像川久保玲般才華洋溢吧。
筆者深信,每位時裝愛好者亦有其獨特之處。若然我們能放下”Unachievable Beauty”的假象,在人生路途中發掘個人特點,不但能夠避免購入不需要的東西。再甚者,你還可能比 A&F 的男模更性感;比川久保玲更酷。到時候,你會發現由內散發的自信,已不用化妝品、I.T bag 等等的粉飾。
不信嗎?不然你試試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