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的星期天,在斬瓜切菜準備午餐的時候,隱隱聽到隔壁展覽室傳出一陣陣古典音樂,有的沒的,心情隨着樂韻舒鬆,愉悅快意便被放進調味中。從5月開始接手這份做飯的工作,沒想到愈做愈起勁,很多人對星期六、日都要上班心懷怨尤,但我樂於人放假我上班;大眾工作的時候我休息不知多自在逍遙。人們唱歌忘憂,我是煮菜解愁,其實我也並不多愁,善感也不特別比人豐富,只是自問有些同理心,嘗試設身處地考慮事情,做菜是自己吃得下,覺得味道不錯才算及格可端上桌。廣東人說的「過得自己過得人」就是基本的待人接物準則。年輕時能遇上好導師是幸運的,在學校得到良師教導,學會禮義廉恥、愛人如己、謙遜真誠,足夠終生練習,後來又認識另一些高人在創作上啟我的蒙,指出事物皆有邊沿,我們可以探索到哪個地步、哪個盡頭,又提醒要求別人做得到之前先要自己做得到。
雖然學藝不精但深深記住,活學活用。既然饞嘴愛吃,先要會煮,再要識辨味道好壞,盡量品嚐和接觸不同文化的食物和材料。機緣讓我碰到了這份工作,考驗我如何應對限制,每天為最多六位訂座者預備午膳,他們帶家中過剩未煮的食材來交換一餐,當中不牽涉金錢交易:吃用人家帶來的東西做的菜,自己帶來的會變成下一輪參加者享用的菜式。當一切循環當一切輪流,希望此中有改變:改變大多人濫買濫吃的觀念。主旨是從基本的一日三餐開始,珍惜、善用資源不要讓食品輕易淪為堆填區廢物。這並非一個長做長有的項目,明年3月便會結束,然而時間雖短但樂趣無窮,學習不少。光是構思同一樣食材可以有幾多種變化已經是很好玩的一回事……甘筍、馬鈴薯這些最常收到的食材,可以做的菜式有多少選擇呢?吃四方飯,百家米,燒飯的水不一樣的用量也是學問,當參加者讚賞一碗米飯的味道、質感的時候,除了得到滿足感還感謝大地的恩賜和送贈者的愛心。
不願意一成不變也是做菜的歡樂來源,因為愛嘗鮮、試新,於是同一個菜換不同的造型或調味,今天做成咖哩,明天變成湯喝,第三次再做時用牛油加露斯馬利將之由中式變西式,就像最簡約的一桌兩椅亦有很多的戲劇性、可能性,這種挑戰我極為享受,一星期五天,鬥志天天向上。
又到一年之末,被商家消費的聖誕節看來又會浪費很多地球資源,無需要的禮物、不必要的舞會大餐、佈置裝飾。與其人做亦做,隨波逐流,不如試着過一個簡單節日,和喜歡的人度過假期,做不花巧的事,吃吃得出原味,看得到原貌的簡單食物,放下手機一句鐘世界不會末日的,好好聊一聊過去一年大家最難忘的,是什麼?
Advertisement
Lifestyle |Well-Being
何利利 :開心很簡單
Advertisem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