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吉永小百合從影第120部作品《北之櫻守》後有兩大感悟,其一是大概只有國寶級女優才能在接近七十金齡仍獲配八、九十年代堪稱型男的兩位大叔阿部寛和佐藤浩市飾演她的丈夫與情人。二是「米氣」之重要,「米氣」既代表氣力亦代表尊嚴,散戲後可能有點肚餓,促使我翌日立即洗手捏飯糰。
電影描述戰爭令人妻離子散生活艱難,孤兒寡婦三餐不繼且長時間活在創傷後遺症中,偶爾難得地吃到一口米飯,從中獲得力量和安慰,以致日後成為母子重逢的一個話題啟動工具。在物資匱乏的時代,一個甘甜的白飯糰,就是天下最美味的東西。
現今我們生活的地方並不匱乏,只有戒吃米飯的人沒有渴求吃飯的人。有多少人還會花時間慢慢品嘗一碗白米飯或一碗白粥?那晚看戲之後我想起了工作的廚房有一包日本米,正好用來做飯糰,而我,是需要吃飯的。吃飯讓我感到踏實,尤其要工作或思考的時候,沒吃飯是會影響效率的,有時甚至頭暈腿軟,所以一天三餐之中最少要吃一頓有米下肚的飯。
廚房那包是青森名物「青天の霹靂」米,我用自己似懂其實不懂的日文理解包裝上的處理方法去燒飯,大概都是先洗多次至水清,再讓米有足夠時間吸水才放進鍋中將生米燒成熟飯,擱涼後便可以做飯糰。這動輒要兩小時工夫才做好的飯,難怪愈來愈少人自己做,尤其非日本人。然而就是這樣做,我們才更珍惜農作物,更感謝農民的辛勞,更欣賞飯香和米的質感。
當米飯被捏在掌心中,我可想像那溫度和軟感的確是可以跟那做飯者心靈相通的,初學者如我,在一收一放一轉一捏的過程中也感到倘若熟習之後再花心思在飯素或餡料上時,那些愛心真是吃得出來的。就算現在街上商店中買到的中央廚房非人手捏製而成的飯糰,吃着時不也有一種小確幸嗎?
很多進行瘦身或消脂的人,最容易決定的是不吃粥粉麵飯,當以上碳水化合物混在一堆油脂和糖分中被吸收時,的確是很災難性的,但單吃適量的米飯配清淡小菜絕不會致肥,尤其是現代流行的米糧有很多選擇和配撘,一小碗白飯的營養肯定比一片白麵包多,既有助攝取身體所需的醣類,蛋白質和脂肪又促進腸胃運動。我永遠願意多吃一口飯而少吃一塊蛋糕或薯片,拒絕吃飯不如拒絕零食。
而且我喜歡在米飯還冒着煙,透着飯香的時候享用它,這個時候的白飯是最美味的,幾乎不用配菜,現煮現吃是對食物最大的尊敬。
中國人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明我們的基本生活所需,現今已進化至該七件事都有很多變奏和花款給用家選擇,但另一方面亦有人提倡反璞歸真,溯本追源,回歸農田,自給自足,親身體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無論選擇如何,是用金錢換取食物還是以勞動收成食糧,到底必須對盤中餐負責,好好享受,細嘗滋味,哪怕是鮑參翅肚還是清茶淡飯,都應跟它一起度過最燦爛的時刻。
Comments